top of page

話題 | 張愛玲最後一批手稿遺物捐贈都會大學

已更新:2月18日


張愛玲的文字在文壇和戲劇影響了幾代人,這張愛玲現象背後的牽線人正是摯友宋淇先生和宋鄺文美夫婦。今年恰逢是張愛玲逝世30周年,張愛玲及宋氏夫婦遺產管理人的宋以朗博士和宋元琳女士(宋淇夫婦的兒女)捐贈張愛玲手稿、以及與宋淇先生和宋鄺文美夫婦的往來書信及相關藏書等給都會大學。這批文獻及物品真跡將永久存放在都會大學圖書館,且將會是張愛玲遺物捐贈的最後一批。

 

✍️  加入我們「大評論家計畫」,詳情:https://www.artmap.com.hk/main-page-junior-art-reviewer

 

| 捐贈至都大成為藏品  推動中國現代人文研究

 

藏品訴說了張愛玲創作的心路歷程。宋淇先生和張愛玲相識於50年代,根據宋以朗博士分享,張愛玲曾兩次短暫在宋家留泊,張到美國後與宋氏夫婦長達40年超過700封書信來往,除了有關書藉和稿件出版的交談,也討論《色、戒》和《小團圓》的看法,小說裡有上海街道的插畫,其中還有張愛玲親筆繪畫的旗袍。

 

宋以朗博士近年一直致力出版張愛玲手稿中的作品如《小團圓》、《張愛玲往來書信集》,經歷多年管理遺產和出版,感到自己無辦法專業地處理這批書稿;為了有系統整理及讓更多人接觸並研究張愛玲珍貴的文獻,宋博士說:「這些年來和不同的機構溝通合作,今次決定將家裏兩份遺產贈送至香港都會大學,是因為感覺到香港都會大學(接收張愛玲和宋琪夫婦文獻)的誠意。」

 

提及香港鮮有如此有份量的文學特藏,透過送贈手稿真跡可以推動現化文學作品保育、傳承和研究,讓更多人透過不同的角度認識三人的作品,期待提升香港以至世界各地人士對華語文學界的認識和興趣。他說:「要重視張愛玲,更同樣重視宋淇和宋鄺文美。」

 

| 都大設立全新展覽館   推廣香港的文化影響力

 

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與大學圖書館合作成立研究團隊,設立中國現代文物展覽廳,展廳大約1,500呎,另有館藏區,更會設立「張愛玲特藏」和「宋淇、宋鄺文美特藏」。館展大量添置高規格的文物展示箱和保藏工具,同時推動數碼化保育館藏,讓該批手稿在網上也能公開查閱,推動相關文學研究。

 

另外都大也會推動國際學術研討會,其 「數位人文教與學:以沉浸空間互動裝置提升中國文學與文化體驗之研究」(數碼藝術實驗室: 張愛玲「傾城之戀」沉浸空間互動裝置),亦會和其他機構合作,作更多方面和深入的研究項目。

 

捐贈計劃召集人、專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都大人文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行政及發展)及副教授梁慕靈博士更進一步指出:宋淇為華語文化界有著重要角色包括文藝評論家、翻譯家及詩人,亦有涉獵電影界,透過宋淇研究,可以探索中國現代文學之餘也可看到歷史中香港在東南亞的中介角色。

 

2月12日舉行等捐贈儀式,由宋以朗博士、宋元琳女士、都大校董會主席黃天祥博士及都大校長林群聲共同主禮,現場展出少量張愛玲手稿及書信,同場更有網些直播學術交流會,分享把稿件捐贈後感到「沒有壓力」,更把家中客廳傢俬捐出,期望能幫助完成更多相關研究,及希望可以作為推廣香港的文化旅遊當中賣出重要的一步,讓普羅大眾受益。

 

文 | 編輯部

圖 | 香港都會大學提供

 

張愛玲、宋淇、宋鄺文美手稿遺物捐贈儀式

日期 | 2025年2月11日上午11時

地點 | 香港都會大學

 

 

——— 探索更多藝術地圖 ———

資訊投稿 |editorial@artmap.com.hk

@artmap_artplus

@artplus_plus

@ampost_artmap

 

 

댓글


bottom of page
Art Map e-newsletter subscription form
Add other subscriptions/Unsubscribe
Reasonable Spread: Email marketing and newsletter management t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