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大評論家 | 台灣 |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NTSO) 無盡春日的甦醒──青年馬勒與孟德爾頌評音樂會「水藍,兒玉麻里與國臺交」

文/柏森 圖/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網上資料


九月八日NTSO開季音樂會「水藍,兒玉麻里與國臺交」,首個曲目《孟德爾頌的G小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在樂團磅礴展開幾個小節後,鋼琴從中流入即已領下大樑。知名日本鋼琴家兒玉麻里的超技底讓聽眾情緒,時而緊湊、時而奔放,鋼琴與樂團相互騁馳,寡憂的浪漫中趨於和緩的琴音,樂符觸動如迎風的鳥兒,顯有生氣。


繼今年六月指揮水藍與NTSO(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為聽眾帶來馬勒第九號交響曲,於九月初重返馬勒第一號交響曲,同時也與鋼琴家兒玉麻里合作孟德爾頌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Lan Shui_新加坡交響樂團提供 (c)Lyodoh Kaneko_15


《孟德爾頌的G小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孟德爾頌注重音樂的連貫性,希望曲子能有一氣呵成的呈現。此次演出一改以往三樂章具明顯分段形式,樂章和樂章之間僅以法國號的鳴響及鋼琴的抒情長音作為轉場,隨著漸緩的琴聲,尾奏順勢過渡。別於第一樂章的絢麗,第二樂章彷彿凝視,鋼琴點綴其輪廓,演奏家在這個樂章中形


似晚禱者;兒玉處理此段旋律內斂、飽滿,娓娓道來,弦樂線型滑行時,每顆琴音清脆躍動。結尾時刻,第二樂章再次演奏第一樂章尾段,形成前後呼應。第三樂章的到來,鋼琴飛速帶出主旋律,俐落調皮,和樂團輕重分明;它在極板裡突然緩下又難以捉摸,忽隱忽現,如孟德爾頌一貫風格:輕盈靈巧而愉悅,正是這首曲子所擁有的充沛能量。


《馬勒第九號交響曲》


馬勒原先在第一號交響曲副標題上註記「巨人」(Titan),為了避免意象使人誤讀便又將其刪除。第一樂章以小提琴拉出的泛音(未間斷且細微至難以察覺的A)鋪陳,讓一切浸在神秘氛圍,能量持續地湧升;木管與銅管樂器交替呼喚,先是布穀鳥聲而後嘹亮起床號,當有什麼正嘗試催熟初初乍現的晨光時,生命萬物在一連串騷動之間悠然地甦醒。樂章內馬勒加入原為〈流浪青年之歌〉所寫的歌曲〈今晨我走過田野〉(Ging heut Morgen übers Feld),詞內提及「這世界使我多麼愉快」、「這世界也變得更加美好」等細節,加深了音樂的田園調性,保持著活潑的節奏。


指揮水藍在弦樂開始時,泛音部分拉長了時間,讓後續加入的器樂得以擁有明顯的張力;從緩慢推進直到高潮的這段過程,聽眾感官逐步清晰。巨人在譜上被隱去他的形式,但精神卻充滿整個空間,音樂賦予人類與自然共時感受,觀眾當以精神性的觀看,巨人則從中甦醒。在一段過渡後,弦樂重複主題,小號發出俐落的信號聲,一切再次流動,在歡快之中激昂落幕。


諷刺,對生命的提問


第二樂章以蘭德勒舞曲(Ländler)為主的旋律結束之後,接續是第三樂章的送葬進行曲(Trauermarsch)。馬勒安排以一部低音大提琴作為獨奏的開始,和著定音鼓循而漸進的節奏,引出傳統民謠〈雅各弟兄〉(Frère Jacques,在德語地區被認作是Bruder Martin,其廣為人知為〈兩隻老虎〉),各聲部以卡農形式呈現。曲子開篇佈有種鬼魅感,又帶有哀愁氛圍。由於低音共鳴,現場聆聽時甚是能夠感受從腳底穿透而來的振動,音樂與情緒相互攪和。著迷於「死亡」命題的馬勒,因幼年時期歷經身邊手足相繼夭折,在死亡瀰漫之際,伴隨著童謠,生與死緊咬著的張力讓他留下深刻印象;各樂器復述相同旋律,一種諧謔正逐步被建造起來,成為馬勒此後不斷穿透、追尋的問題。

⠀⠀⠀⠀⠀

豎琴的撥奏讓樂曲進入溫柔的轉換,彷彿短暫有了靜謐片刻,選自馬勒在〈流浪青年之歌〉的〈那雙藍色的眼〉(Die zwei blauen Augen),從歌詞當中可發現其相對平和的旋律,暗示著離別和哀愁,插入此曲在第三樂章中是否代表了從苦痛中解脫?相當耐人尋味。而後象徵著死亡的主題又再次出現,樂章在迷團裡黯黯消逝。


英雄旅程


鈸驚聲般劃破沉靜,不和諧音帶出轟鳴,所有激烈將景色填滿──就此預示末日的主題。當中號角聲不停變換,馬勒在終樂章裡分別截取李斯特的〈但丁交響曲〉和華格納〈帕西法爾〉的片段作為動機,在末日主題內但丁所見之地獄不斷重複並且加深,當管樂製造出強而有力的地獄景象,也同時回顧著第一樂章的美妙世界,兩者間相互流動,緩漸進入如歌的柔板,法國號吹奏出如遠方的遼繞,號角蠢蠢欲動,將末日主題帶回樂曲中,然而象徵勝利的小號聲示意出混亂裡即將來到的救贖。直到第二次勝利號角再次響起,三角鐵發出響鈴聲,彷彿從苦厄裡趨向平靜(回到第一樂章的動機),抒情引領高潮,弦樂隱喻地獄的遠去,小號的信號接續,演奏出勝利動機,令人振奮的聖詠進行曲來到。在此樂章內可以聽見如〈奧德賽〉的廣闊,對馬勒而言經由死亡洗滌而重生,是屬於一種天堂的歸來,也意味著自我克服與超脫的存在。



後記


馬勒在譜記上標寫為了讓聲音更加壯麗如凱旋歸來,法國號需起立吹奏,這晚,在指揮水藍與NTSO的演出中,法國號手於第三次聖詠旋律時一同起身,這個安排亮眼,這讓視覺上越顯激昂,情感澎湃(或說正是如此,而使得天堂的來臨足夠具有儀式感)。尾奏如此宏偉,輝煌的金色籠罩了樂團的鳴聲,樂章在迴旋之中,俐落結束,希望的目光紛紛搏動。


綜觀這次演出,樂團與指揮之間的關係互不拖沓。在《孟德爾頌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時,和鋼琴家兒玉麻里一同演奏的部分,指揮讓樂團不過分遮蔽鋼琴的演出,使超技能夠精彩地展現,非常恰當地呼應著。而於馬勒第一號交響曲中,樂團在終樂章將聖詠進行曲法國號吹奏的部分,大膽地在第三次旋律重複時再讓樂手們起立,形成沉穩的一躍,著實讓樂曲達到非常驚人的效果。馬勒與孟德爾頌分別在二十初歲時寫下各自兩曲,足夠展現他們的魅力與野望,也為其未來的音樂發展定調了無可忽視、具突破性的藝術意義。作為創造,是如此富有氣闊。


觀賞日期:

2023年9月8日

節目:

NTSO 2023/24開季音樂會「水藍,兒玉麻里與國臺交」

曲目:

孟德爾頌:G小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馬勒:D大調第一號交響曲

Comments

Couldn’t Load Comments
It looks like there was a technical problem. Try reconnecting or refreshing the page.
bottom of page
Art Map e-newsletter subscription form
Add other subscriptions/Unsubscribe
Reasonable Spread: Email marketing and newsletter management t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