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展覽 | 香港 |〈荏苒〉— 曹焯焱書法及篆刻個展

作為香港少有以書法和篆刻為創作媒介的年輕藝術家,曹焯焱很看重書法文字用於保存記憶這遠古功能。自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學士及碩士畢業後,曹一直貫徹其核心創作主題——童年集體回憶——從碩士畢業展〈歸來仍是少年〉、到今年的〈荏苒〉。他透過創作以藝術與人溝通,藉著勾起觀眾年輕時的共同回憶與現時成年人生活的種種無奈和掙扎,對時光流逝與期望落空的亙古嗟歎。a.m. space很榮幸呈獻最新展覽〈荏苒〉— 曹焯焱書法及篆刻個展。



自古以來人類都似乎很希望記下至少是重要的事。文字,或寫字,它的前身是結繩記事。上古人類大概也只為一些生死攸關的事打結,可能這一個結是部落打勝仗,下一個是彗星隕落、日全蝕⋯⋯ 到了文字發明後,人類可以記下更複雜的事件細節而構成「歷史」,與其他人溝通和分享記憶。


寫字,就算後稱為書法,在古代同樣具有如此功能,儘管它非功能性的審美部分也同樣重要。時至近代,它的實用性被硬筆(如今是電子通訊)取代,毛筆書法被半推半就成為「藝術」的一員,如何保存甚或復興書法藝術常被相關界別認為是急切任務。西方理論讓書法變為更純粹的形式藝術,而有些利用當代藝術的顛覆思維審視和批判書法文化等。


曹用本屬古典的書法風格原汁原味地將當代的流行通俗文本書寫出來,取代了一般書寫古典文學的傳統,將「古」與「今」亦即是書法與文本的距離拉得極遠,在這顛覆性的隙縫當中流露藝術家在這城市裡遭遇的拉扯甚至荒謬。




[藝術家自述]

在畢業過後,在創作方向上,我一直延續探索傳統書法和篆刻藝術的創新。傳統的中國藝術無疑是不容易讓外行人去觀賞,但希望在我的創作中盡量能夠做到雅俗共賞:讓行內人感受到我對傳統法帖的功底;在展示方式和書寫內容上滲透一些生活化的內容,讓外行人了解到傳統藝術也可非常「貼地」。


在作品的內容上,我堅持在作品中強調「真」,讓觀眾感受創作者的生活情趣、學識修養,故此在是次展覽中延續著我對童年時光與回憶的主題,因為「童心」一直是我非常重視的課題。在畢業過後,我投身在教育界工作,生活在不同學生的圈子之中,故此我也希望將校園的小點滴放進作品之中。


因此無論在隨意門上的《畫叮噹》、裝禎在燈箱上的《凡星》、在畢業紀念冊上的《不再有下一次》、一個個數學立方體的《一理通百理明》,其或在他媽哥池上的不同印蛻都無不反映著我對童年的懷念、抒發正能量的意趣。冀望觀眾在觀賞作品時能會心微笑,喜歡當中的小心思與小創意,能夠讀到我的生活感受便足夠了。相對要在作品中高舉創新、突破傳統、提倡「當代藝術」的念頭,我想種娛人自娛的創作路向更為適合我當下的心境。




曹焯焱

1997年生於香港,現於香港居住及工作。於2019年及2021年獲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文學士(一級榮譽)及藝術碩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兼任講師。曹氏的作品曾於《水墨藝博》(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藝越 40 年》(蘇富比香港)等展覽中展出。創作曾獲 許讓成藝術獎、中國書法創作奬等殊榮。


開幕:二零二三年九月二十三日,下午三時

展期:即日起至二零二三年十月二十一日

開放:上午十一時至下午六時

地點:上環永樂街172號永富商業大廈六樓602室


新聞聯繫

T: 28921998

E: amspace@artmap.com.hk

圖片請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20U2NLHbZsA7XaY7K9_hPDEDMjiqr8WE?usp=sharing

Comments


bottom of page
Art Map e-newsletter subscription form
Add other subscriptions/Unsubscribe
Reasonable Spread: Email marketing and newsletter management t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