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和頌唱曾是人類表達情感和意念的主要模式,不過那是發生在遠古時期,人類發明文字前的事了。但你有否想像過,一個只能透過聲音和動作傳遞意思的世界,是怎樣的世界?沒有文字的人類部落,是如何表達複雜的意念及情感?這是當我首次觀看綠葉劇團的成員及學員鍛鍊、創作時,不斷在徘徊在腦中的問題,也是綠葉劇團藝術兼課程總監阿達(黃俊達)在是次訓練課中想尋覓的答案。
✍️ 加入我們「大評論家計畫」,詳情:https://www.artmap.com.hk/main-page-junior-art-reviewer
| 中華傳統武術形意拳與賈克.樂寇(Jacques Lcoq)的表演哲學
素來以賈克.樂寇(Jacques Lcoq)表演體系和去人類中心元素(dehuman-centric)聞名的綠葉劇團剛於2024年仲冬期間開始了為期半年的大師訓練課程,秉承劇團一直以來叩問人類和世界本質的理念,這屆的課程主旨為「叩問傳統. 思考當代」,以六個不同形體主題貫穿中西傳統習俗及文化,以糅合當代表演藝術和哲學思潮去反思活在當代人類社會框架中的我們。
首個專題課程為中華傳統武術形意拳與賈克.樂寇的表演哲學,由香港大學中國武術學會及中國武術舊生會總教練林永傑及綠葉劇團藝術總監黃俊達分別教授。
我曾問過阿達中華武術和形體藝術的關係到底是甚麼。畢竟一個傳統文化,一個抽象藝術,乍看怎麼都風馬牛不相及。他解釋道東方的傳統武術一直蘊藏著難以流於言語的美,就如象形的漢字體本身所具備的擬態詩意,那是一種形而上,能察覺到,卻無法訴諸語言的原始感動,用賈克.樂寇的說法即這些武術行動和文字本身擁有極其唯美的「身體」。而形意拳正是多年來眾門派中最能流意於形的體術之一。
| 形意拳—流意於形的體術之一
形意拳最早流傳於清初的中國北方,是講究簡潔穩健的功夫,一屈一伸皆是樸素自然的實用動作。不過習武素來講求身心如一,除了實際動作學徒還需修行形意拳術所強調的「六合」,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這點則和賈克.樂寇派的形體藝術很相似,兩者皆強調心、意與肢體之間的融合,把身體想像成創作的工具,力求透過肢體動作去「描繪」超越了單純意識和情感的詩性美。
林永傑在訓練班所教授的形意拳並非以往武術班的內容,坊間大多強調招式的實用性質,這裡似乎更多著重於武術動作如何展現招式名稱,乃至修武的心態。在訓練期間,林特別強調形意拳的本質具詩性的美,為此武者在發招時需透過肢體動作呈現出招式名稱的意境。由於形意拳的招式均源自動物在大自然中的姿態,學員要打好一招一式,就要讓自己的身體成為大自然。
如「鷂燕穿林」,在閃身側進,兩膊一抖一展,軀幹上穿下伏之間需反映出鷂與燕在樹林沾水後起勢高翔的靈巧特質,故武者除了要把自己的雙手想像成正飛越林間的鷂燕之外,還要彰顯出「穿林」的意象,發力亦不可貫徹始終地強勢,何時隱,何時發,這些細節都反映了習武者對招式的意念的掌握。換句話說,形意拳除了實用性外,另外亦強調修行者的想像力本身。宛如舞蹈,一場好的招式擁有強大的渲染力,而武者必須融入信念才能打出格局,有格局方能震攝他人。
與形意拳「流意於形」的宗旨異曲同工地,賈克.樂寇風格亦強調學員對大自然及原始性的想像空間,惟以更中性的方式呈現。在綠葉的日常排練中,阿達時常會讓學員扮演不同的元素,乃至大自然的現象和動物行為(如日出、極光、地震)。不同於形意拳法的先授後練,阿達於每節形體課開始時都會要求學員在闊大的排練室中隨意跑動,並隨機與一名學員形成協同的行為組合(就像肌肉,一方拉緊,一方則放鬆),在確保全員身體活絡起來後便會由動轉靜,讓所有學員靜止身體正進行的動作,並在身體組織的認同中成為大自然。
| 賈克.樂寇式表演—透過模仿大自然的韻律和姿態創造了一整個樹林
這裡的意思並不是真的要學員轉化成一棵樹或一座火山,而是令他們「表演」出大自然的動態,賈克.樂寇式表演亦要求觀眾擁有相當程度的知識及想像力,方能進入舞者們建構的虛幻空間。在阿達的聲音指導中,學員慢慢把身體想像成一棵樹,上肢長出許多枝椏,左伸右展,下肢則穩穩地紮在地上,腳趾四張如根脈深入擴散至地下。時間和空間此刻失去了作用,現實與臆想中的樹林重疊並置。閉上眼,我從學員(或失去人的形體的樹木們)身體中聽到鳥鳴蛇嘶、落葉飄零至乾枯椏葉上乾脆的輕響、樹葉婆娑起舞時清爽的顫抖… 宛如置身午後暖陽照耀的松木林,啞黑方正的房間中學員竟透過模仿大自然的韻律和姿態創造了一整個樹林!
課後我問這些學員是怎麼用身體「創造」樹林,他們笑著解釋道賈克.樂寇式的演出強調意識(conscious)外的能量傳達,當中舞者渴望傳達的是人類共通的本質性的詩意。若以心理學的語言來詮釋,其中「本質性的詩意」則屬於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論」中的潛意識的「語言」。在賈克.樂寇的哲學中,人類間擁有一種普遍且原始的美,而這種共通的審美力,即榮格提倡的原型(archetype),早已在數萬年來人類的進化中刻進了我們的基因。
一位好的舞者能夠捕捉現象及動作中抽象的感覺——這可以是空間、光線、顏色、物質甚至聲音——在身體內產生的回音,並將這些感覺化為動作重現出來以與觀眾產生共鳴。這點與畫家繪畫時的技巧相似,只不過前者是以肢體在空間中抽象地「作畫」,後者是實際上創造出一副畫作。例如夏卡爾作品中的<飛越小鎮>(Over the Town),上半部分是翱翔半空的愛人,下半部分是緊抓地面的鄉郊小鎮,兩個概念(上浮與下抓)之間的對比鮮明,由而迸發出充滿張力的空間,突出了愛人間因相愛而輕盈喜悅得升天的幸福感。賈克.樂寇式的演出想傳達的便是類似於<飛越小鎮>中那種難以訴諸言語的抽象美。
自從進入現代化以降,人類便強調理性邏輯和意識的重要,那些無法以常理理性甚至語言說明的存在我們稱之為超自然或迷信。然而,我們都知道科學無法解釋的現象不代表不存在。在文字及意識以外,或許還存在著另一種看待,並與世界交流的方式。
佛洛依德為了在現代社會中探索「靈魂」而發明了現代心理學,文學家們則以故事創作的形式縮寫了各種不能實證卻確實存在的人類本質,而舞蹈和音樂亦承載著理性以外的人類共感。我想,在科學出現前,乃至文字出現前的遠古時期,我們的祖輩應當亦擁有著與我們相當的複雜情感和意念。他們是如何抒發感受的?是透過這些流傳至今,現代人稱之為「傳統」的技藝嗎?若至今我們依舊能在傳統技藝的表演中獲得共鳴,是否表示這些技藝真的擁有某種撼動人類本質的詩意?
撰文 | 鄧皓天
圖片 | 綠葉劇團提供
Photo Credit | Ho Tung Shing
#藝術地圖 #artmap_artplus#藝術地圖-大評論家計劃 #藝術 #綠葉劇團 #形體藝術 #JacquesLcoq #dehuman-centric #形意拳 #冰山理論 #夏卡爾
延伸閱讀 | Darius Tang:<生態關係的形體藝術家們 | 西九 x 綠葉劇團《山海經》第一部曲──山川命>,《藝術地圖》,2024年10月14日。網址:https://www.artmap.com.hk/post/大評論家-生態關係的形體藝術家們-山海經
*本計劃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藝能發展資助計劃」的資助
This project is financially supported by the Arts Capacity Development Funding Scheme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活動內容並不反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
The content of these activities does not reflect the views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 探索更多藝術地圖 ———
資訊投稿 |editorial@artmap.com.hk
@artmap_artplus
@artplus_plus
@ampost_artmap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