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第三堂課:藝術的練功之所

@文:賴依欣

@圖:賴依欣、陳冠彰、甘海蓉提供



小時候,我讀過一本關於兩個男人攀登富士山的故事。兩個人都不曾看過富士山。頭腦聰明的男人只從山麓的幾個角度看過,便知道「啊,富士山原來是這個樣子。原來如此,這個地方實在真美麗」。於是就回去了。非常有效率。真快。然而頭腦不太好的男人,卻無法那樣簡單的理解富士山,就一個人留下來實際以自己的雙腳試著一步步攀登到山頂。這樣做既花時間,也費工夫。相當耗費體力,走得精疲力盡。最後終於心想「哦,原來這就是富士山。」與其說是理解,不如說總算信服了。

——村上春樹,《身為職業小說家》



對村上春樹來說,小說家這個族類算是後者,如果不實際以自己的腳登上山頂,就無法理解富士山是甚麼樣的東西、甚麼樣的類型,不但如此,可能登了幾次還不明白或越攀登越弄不清楚。他提到,也許這是小說家的天性,然而,這已是凌駕於「效率」之上的問題,早已非關攀登了幾次、是否已經理解,而是顯現於大多樹的藝術創作者的創作狀態中,那種並非面對外界,而是著重於思考、內心與創作狀態的持續自我修煉。



以工作室為基地的練功之道


難得陰雨的嘉義冬季,裹著厚重的外套,我跟隨定居在嘉義的年輕藝術家陳冠彰和何明桂,先後來到了戴明德的工作室、嘉義鐵道藝術村、曠谷藝文空間等,以拜訪和聊天的方式,展開一場微型的嘉義當代藝術踏查之旅,企圖討論有關嘉義藝術家與藝術空間的特質。


提到嘉義的當代藝術與空間,首當其要的便是會提到嘉義鐵道藝術村。2000年在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的推動下而啟動,進駐在此的藝術家分為長期與短期進駐,長期進駐(租用)者大多是嘉義的本地藝術家,利用鐵道藝術村的工作室空間作為個人創作的基地,而短期進駐者則來自國內外,在駐地的期間試圖深入與嘉義的文化和藝術連結和交流。近期進駐在嘉義鐵道藝術村的日本藝術家宇田奈緒Nao Uda,就是以藝術村為基地展開與周遭鄰里的關係,藉由下午茶、食物分享與聊天等方式,深刻認識嘉義的在地文化,並將這些觀察、互動和在地風景、建築元素等,以不同的展現與轉化呈現在攝影作品中。宇田奈緒在嘉義已進駐了半年,過去曾經在紐約求學,也曾進駐國際知名的藝術村,現正考慮是否在嘉義停留更長久的時間,他說:「身為一個長年在國外進駐的藝術家,如果目標是要認識知名策展人或藝術家,你會考慮去紐約、倫敦或其他國際大城市;但在嘉義,尤其是在鐵道藝術村,我看到許多長期進駐的在地藝術家,他們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一個平衡,在自己的城市裏長期發展的不僅是創作,還有思考自身與環境的關係。」對於外來的藝術家來說,嘉義鐵道藝術村像是一個通道,通往並顯現一般隱而不見的台灣在地藝術家如何在生活中創作,並且鏡射出在地藝術家如何在自身環境中擷取靈感並推進藝術生涯。


戴明德便是長期進駐在鐵道藝術村的其中一位藝術家。在去年遷出藝術村後,原工作室還留有他大量各種尺寸的繪畫作品,其源源不絕的創作能量延伸至新工作室,一處百坪、挑高明亮、位於嘉義和民雄交接處河堤邊的白色鐵皮空間。戴明德不僅延續過去時常將眼睛所見、腦海所思、觀察當下時事的內容經驗,轉而以非語言的手繪圖像為紀錄,以及揉合各種現實與想像交織的大型圖像,涵蓋各種生命、社會、自我和心靈議題,在更為寬廣的工作室環境中,也開始將兩百號的畫布發展為三聯作的作品。首先呈現的兩個系列是至巴黎參展時所觀察的所見所聞與恐怖攻擊等社會事件,透過藝術家拆解後化為不同的圖像和元素進行整合與表現,而刻意使用接近版畫的筆觸和色彩則呈現外地藝術家對於他者文化和社會的觀察,更切身的重新梳理和面對人類對於社會和政治的焦慮、恐懼和慾望。


三聯作的巨大畫布上所連結組織的圖像充滿情緒張力,戴明德繪畫又急又快,龐大且驚人的創作能量卻讓他在過去幾週因過勞而倒下住院,近日才再度回到工作室中繼續創作。工作室的形式與尺幅,以及所在的位置深刻地形塑著一位藝術家的養成之路,「當你擁有大一點的工作室空間時,藝術家就會想要創作大型一點的作品,而且嘉義沒有太多煩雜人事和頻繁的社交活動,更能聚焦在創作上,是一個適合藝術家練功的地方。」在國外求學後返國、短暫在台北工作後便定居於嘉義創作和生活的何明桂如是說,這也是她自己選擇以嘉義作為創作基地的重要原因。



重探與思考在地人文和藝術


在這個面向上,陳冠彰有著更為有趣的擴展和實踐。陳冠彰因自身創作方向和研究著重於西拉雅族的文化和其在當代社會脈絡下的意義,長期於嘉義居住與創作,並進一步創辦「I-hing藝馨人文學堂」,帶領學生在台灣南部漫遊,進行區域地理研究及地方故事收集和書寫。課堂中的活動包括在田野移動旅途中的有趣觀察,以及發展不受具象形態所限制的敘事與圖像的想像和表現。如在「笨港海賊王」(北港、南港和新港)的旅程中,透過跟當地攤販購買青草茶,順便詢問當地的民情風俗,比起透過書上的第三人稱所認識一個地方,從老闆口中認識一個村落更鮮明生動,或是在八田與一和嘉南大圳的路徑上,尋找「自然地景」和「人文地景」。


在何明桂和陳冠彰的工作室附近,「曠谷藝文空間」座落在隱密的小巷道間,藝術家甘海蓉將過去為理髮廳的老家改為展覽空間、藝術教室和咖啡館,以社區替代空間的概念出發,常有在地居民在店內喝咖啡、欣賞展覽,而甘海蓉也以藝術教育的方式教導課堂的參與者,以繪畫的語境作為心理分析的依據,達到釋放情緒的功用。今年他作為新樂園藝術空間的執行長,在二十週年策劃展中,連結全省藝術空間進行展覽,曠谷亦作為其中一個展場,除了自身作為藝術家進行展出外,更進一步邀請目前長期定居於台南的法國藝術家Christophe Chevance共同展出作品。除此之外,衛星計畫中的「藝術家歸鄉交流工作坊」,將藝術家帶入校園和社區,與一般民眾及學生進行更多的腦力激盪與對話;而「微醺電影實驗室」的活動,進一步將藝術創作發表與在地的餐飲和旅店等異業結盟,期待與未曾走入美術館、展覽空間的民眾,有任何相互刺激的可能。


在嘉義,從當代藝術空間開始的對話與故事,還包括在地經營已久的「泰郁美學堂」,以生活作為一種形式的概念,展覽,推動涵蓋前輩大師與台灣新生代藝術家等具有東方人文風格和思想作品,策展策略也以強調「東方性」作為當代美學上的展現性。在嘉義,當代藝術的創作與精神,在反覆不斷的攀登與自我對話之中,在藝術創造的狀態裏構築一個自我喘息與自我理解的空間,並產生一種異化的、野性特質的自我陳述。






Comments


bottom of page
Art Map e-newsletter subscription form
Add other subscriptions/Unsubscribe
Reasonable Spread: Email marketing and newsletter management t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