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五月| 法蘭西就在身邊:自動化時代,我們更需要優雅地活著
- experience am space
- 18小时前
- 讀畢需時 4 分鐘

法蘭西是地理空間,但說它是個「腦海中的國家」也不為過。你也許沒去過法國,不會法語,卻難免有「已經去過很多次」的錯覺,生活無形中被它全面浸潤,無論視覺、衣著、飲食,還是審美和生活方式。不去法國沒關係,因為它就在家門口。這個5月的明媚初夏,推開家門,就能來到近在身邊的法國。
✍️ 加入我們「大評論家計畫」,詳情:https://www.artmap.com.hk/main-page-junior-art-reviewer
作為五月份香港的標誌性盛事,法國五月藝術節與美食薈自1993年首次舉辦以來一直擔當橋樑角色;今年的法國五月藝術節更是從3月15日已經開始,持續至7月13日舉行,在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及其他合作夥伴贊助下,呈獻超過60場精彩節目,透過最優質的法國文化與傳統,為觀眾帶來多元豐富的藝術體驗,進一步鞏固東西方的文化交流橋樑。

| 現實版《追憶似水年華》,跳著舞回到「美好年代」。
《唐頓莊園》描繪的是英國的愛德華時代,而法國作家普魯斯特則給這個時間取了更美麗的法語名字——「美好年代」(Belle Époque)。作為意識流小說《追憶似水年華》的重度愛好者,5月13-18日大館舉辦的《幻夜舞會》街頭巡遊中,跟隨普魯斯特筆跡,回到「那個回不去的過去」,在19世紀末的禮帽、巴斯爾裙(Tournure)、太陽傘、威尼斯面具與假面舞會中,進入以雷諾阿及德加畫作為啟發的狂歡奇幻世界。
在人工智慧高速發展的當下,會跳舞的機器人是科技狂歡者的勝利品。法國舞者的匠人精神,在當下尤為可貴,古典的踩綱線雜技,不斷超越身體極限,或懸浮失重,或飛躍盤旋,呈現飛天遁地的無重美學,5月30至31日於戲曲中心大劇院演出的《無涯之軀》是它對人之所以為人的敬重,和生而為人的莊嚴純粹,這是機器人舞蹈無可比擬的。

| 香水與珠寶裏的神秘主義
18世紀,一位鞣皮廠當學徒在巴黎時街角聞到女子的香味,便想保存她的味道,開始向香水調配師巴爾迪尼學習調配香水的藝術。電影《香水》中講的神秘調香技術,真的存在嗎?五月的週末,由Parfumerie Trésor在香氣寶庫開展的「法國香水尋蹤之旅」工作坊,將在香氛治療師的帶領下,探索調香與神秘學的淵源。
神秘學(Mysticism)在1920-1930年代的歐洲頗為流行,這也是裝飾藝術(Art Deco)的時代,像在印度一樣,珠寶在裝飾藝術盛行的時代,也被賦予神秘學的意義,即占卜和護身符的作用。6月即將在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開展的《法國珠寶巧藝二百年》就展出了1920年代Van Cleef & Arpels 梵克雅寶裝飾孔雀造像胸針的圖稿,還有百幅繪圖及12件珠寶,再現法國百年珠寶工藝,喜歡復古工藝與生活風格的你,不要錯過。

| 在印象派光影和新浪潮中,追溯香港之夢
法國印象派繪畫,啟發著當代攝影人眼中的是現實。藝術家羅遠婷(Amy Law)攝影展《靈感流轉,瞬間永恆——印象派的光影之旅》以法國印象派美學為脈絡,透過女性肖像、家庭紀實與城市影像,探討光影流轉中的生命詩意,反映香港、法國及其他地方的獨特風貌,讚頌光影中隱含的力量。
1962年,定居巴黎的攝影師法蘭克・霍華特被香港垂直發展的景觀深深吸引,人煙稠密的城市到處是居所、物品及象徵符號,霍華特用黑白攝影在《香港之夢》捕捉香港這座移民的夢中之城。無獨有偶,法國攝影師雷蒙・寇榭蒂耶與雷米・德拉昆丹,也通過雙城記式的《香港遇上巴黎》解密東西都市風貌。
法國時尚攝影師Chantal Stoman則向1950年代末法國新浪潮藝術電影運動致敬。《新浪潮Nouvelle Vague》通過鞋、手袋、眼鏡和帽子等配件設定情境,讓物件成為角色故事和互動的關鍵,電影手法,揭示人物與其反射形象之間的關係。

| 大提琴與香頌,用音樂演奏的印象派組畫
法國大提琴家哥提耶•卡普桑5月8-9日在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演奏法國作曲家拉威爾的《波萊羅》舞曲,這是用音樂演奏的印象派組畫,西班牙小酒店裡,少女翩翩起舞,隨著音樂逐漸熱烈,舞蹈越來越歡快奔放,人們情不自禁起舞狂歡。
為紀念拉威爾誕辰150周年,5月5日,香港大會堂劇院還舉辦《拉威爾 — 作曲家誕生150週年紀念室樂音樂會》,大館賽馬會立方也將在《拉威爾之夜》上演著名的《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和《吉普賽人》。法國音樂精華,還有香頌也是,《玫瑰人生》裡的法國傳奇歌後「小雲雀」Édith Piaf(伊蒂琵雅芙)經典香頌,將在《聆聽凡爾賽》中呈現,將所有對話變成歌唱。
文 | ASY
圖 | 法國五月French May Arts Fest
法國五月藝術節主辦節目門票由四月十六日起可於城市售票網訂購,更多節目詳情及活動資訊,請流覽官方網站:www.frenchmay.com 及 www.frenchgourmay.com。
——— 探索更多藝術地圖 ———
@artmap_artplus
@artplus_plus
@ampost_artmap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