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楊偉傑評名家名曲趙季平

文: 楊偉傑。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學院兼任講師。

香港中“名家名曲季平”于5月10日在香港文化中心音行。小提琴、古琴、女高音与《幽操》,家珍、宁佳及柴亮演奏,惠昌指。(圖由香港中樂團提供) 。


《黃土地》、《紅高梁》、《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霸王別姬》、《秦頌》……筆者認識音樂大師趙季平的音樂,就這從這些電影開始的。


趙季平的音樂有一種過人的感染力,即使沒有旋律,單是他從和聲結構裡所產生的強大張力,已足以令人有魂牽夢縈的感覺。在他不少樂曲中,低音弦樂聲部均運用了大量的分解和絃,有效地襯托著主要的旋律;內聲部的結構嚴密,音樂濃淡有致,綿延不斷的層層推動。他的音樂就是極有畫面感,即使把音樂從電影裡拿出來單獨演奏,那種強烈的感覺還是會讓人有無限的影像遐思。趙季平色彩豐富的音樂,厚重的民族情感,深深打進每個人的心坎裡。


與香港中樂團淵源甚深的趙季平,除了與樂團藝術總監兼首席指揮閻惠昌合作無間外,並曾為樂團創作不少具影響力的新作品。如果要為趙季平的作品來一次「大檢閱」式的音樂會,恐怕三天三夜也演不完。5月10日晚在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舉行的「名家名曲趙季平」,可以說是把他的音樂作一次精選性的呈現。


開場的《長安社火》是趙季平早年的作品,這首以陝西秦腔音樂為創作素材的樂曲具有傳統民樂的特色,氣氛熱烈歡快。從小在這種音樂環境中長大的閻惠昌,指揮時充滿自信,動作揮灑自如。雖然樂隊在整齊度上稍有欠缺,但整體感覺還是十分到位,板胡、三弦、竹笛的獨奏樂段也較為出色。接下來的《心香》、《莊周夢》、《幽蘭操》則與《長安社火》截然不同,趙季平獨特的個人音樂風格在這三首樂曲裡全然得到表現。一直以來,筆者都非常喜歡《心香》,趙季平在和聲運用上的深厚功力,這部作品就是典型的例子。樂曲到了閻惠昌的手上,樂隊從第一個小節開始的和聲已是動人心魄,那種電影畫面的現場感,不需要大型螢幕也能夠在腦海裡投影出來。胡琴首席張重雪的二胡也是不慍不火、恰到好處。


革胡首席董曉露臨危受命,代替因病未能到港演出的比利時大提琴家瑪莉•雅裡涅(Marie Hallynck)演繹《莊周夢》。這首協奏曲由大提琴改為革胡演奏,另有一種特色。由於樂團的胡琴聲部都是以自行研發的環保胡琴取代傳統的蛇皮胡琴,董曉露以環保革胡拉奏出來的聲音更能與樂隊融合在一起。樂曲的主題旋律不斷在革胡與樂隊之間穿插,猶如莊周夢蝶「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早已無分彼此。


趙季平似乎對先秦諸子情有獨鍾,《幽蘭操》與《莊周夢》都帶有儒道兩家的哲學思想。筆者上一次聽《幽蘭操》是在臺北市中山堂,當時已印象深刻。這次由原班人馬回到香港再演,柴亮的小提琴依舊優雅流暢,趙家珍的古琴仍然是氣勢磅礡,趙季平夫人張寧佳的演唱更是一次比一次精彩。她那把將戲曲與聲樂合而為一的唱腔極具古典氣息,其抑揚頓挫又帶有戲劇性之感,與《幽蘭操》「蘭之猗猗,揚揚其香」的歌詞配合得天衣無縫。克利斯蒂安•維爾特(Christian Wirth)演奏的《絲綢之路幻想組曲》則反映了音樂的交融性。他的用薩克斯管演奏民族風格的曲子,絲毫沒有「外國人說中國話」的負擔,他在音樂語法、音色與氣息的細微變化等方面已完全是以東方美學的思維去詮釋。筆者感覺他的演奏並不是在模仿管子,他就是用薩克斯管來說流利的東方語言。


趙季平親自指揮的安可曲《好漢歌》帶動了全場的觀眾的情緒。他簡潔有力的指揮動作,讓樂隊心領神會,奏出的效果豐厚而飽滿,後半段趙季平讓閻惠昌接力,彷彿帶有傳承的意味。在開首的《長安社火》後,以豪邁奔放的《好漢歌》作尾聲,也是對趙季平藝術生涯寫下一個精彩的注腳,彰顯了趙季平音樂的無窮魅力。


二胡奏曲《心香》,香港中胡琴首席張重雪演奏,閻惠昌指揮。圖由香港中樂團提供。



評論場次:2014年5月10日•晚上8時•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







Comments


bottom of page
Art Map e-newsletter subscription form
Add other subscriptions/Unsubscribe
Reasonable Spread: Email marketing and newsletter management t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