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評論家 | 俳句般的影像,細微中的宇宙 | 日本攝影師川內倫子的中國首次個展開幕
- experience am space
- 11小时前
- 讀畢需時 4 分鐘

觀看川內倫子的攝影,就像炎炎夏日裏含著一塊晶瑩剔透的雪糕,在陽光反射下,冰激淩透出水晶般的光澤。閱讀她的照片,就像在閱讀一首首視覺化後的日本俳句,簡潔、含蓄、淡雅,詩體短小,隨時隨地都能吟詠。
二十多年前,「小清新攝影」初次出現在觀眾視野,川內倫子的名字與她的成名作《花火》一道,成為「小清新」代名詞,雖然攝影師從未如此命名她的作品,這不過是當時的中國觀眾對這類輕柔、淡然風格照片的解讀。與川內倫子並列的,是另一位日本女性攝影師蜷川實花,如果蜷川實花的攝影是「濃顏系」,川內倫子就是淡淡的「鹽系」。


2001年起,川內倫子的個人作品展覽集中於歐洲和日本,未在中國展出。今年春天,川內倫子首次來到中國開辦作品展,個展《遙遠閃亮的星,在手中閃爍》在上海Fotografiska影像藝術中心展出,展至今年6月22日。首次來中國開個展的川內倫子,已來到一個智能手機遍地、智能攝像普及的新影像時代,觀眾的口味與態度,與20多年前已經不同。
✍️ 加入我們「大評論家計畫」,詳情:https://www.artmap.com.hk/main-page-junior-art-reviewer
| 在詩歌攝影中低語
展覽現場人頭攢動,大部分是年輕人,但展覽空間卻出乎不少觀眾的意料,空間很小,作品不多,只有川內倫子近40件作品。這不是川內倫子的回顧展,呈現的是藝術家近年的《M/E》和正在進行的 《An interlinking》。在上海Fotografiska的開幕,是繼瑞典斯德哥爾摩、愛沙尼亞塔林和德國柏林後的第四站。
有觀眾覺得,川內倫子的照片沒什麼特別,用手機也可以拍出一樣的效果,甚至比她拍得更好,為何要如此重視這位攝影師?在智慧手機發達的現代,舉起手機對著窗外拍,都可能拍出一張不亞於川內倫子照片的風景照,但攝影的精髓,或許不在畫面精美,而是鏡頭背後折射的洞察與心境。
被譽為「生活詩人」的川內倫子,鏡頭裏的生命脆弱、神秘,極具光輝。柔和的色彩與靈動的光線低語著生活的細微變化,用極度感性的口吻描述著我們與世界之間微妙但恒久的互動。她是細膩的觀察者,用影像緩緩陳述著關於生活的哲學詩歌。


| 我、母親與大地
《M/E 》系列向地球母親致敬,展現川內倫子2019年在冰島拍攝的大自然壯麗景象,與她在疫情期間拍攝的日常生活和北海道冬季的影像。ME為英語Mother Earth的縮寫,M/E 的字母也可解讀為me(我),象徵個體與廣袤地球母親之間的深刻聯結。
《M/E》系列始於2019年,第一次拍攝在冰島進行。「會選擇這個地點是因為在2016年生下女兒後,我沒有系統地進行創作。那時我內心不安,覺得自己需要脫離日常生活,到一個遠離熟悉環境的地方拍攝。在那之後,由於疫情無法出國,我轉向了家附近的地方,我住在日本千葉,在那裏進行了一些拍攝,同時也在北海道拍攝了一些作品,」川內倫子談到。
雖受困於環境,只能選擇在家鄉附近拍攝,不能去遙遠的地方,但川內倫子最終意識到,我們所有人都在同一個星球上,經歷著相似的情況,深刻感受到,遠在異國他鄉發生的事情並非與自己無關。「我們正共同經歷同一時代、同一時刻。這種感悟成為了我創作這個系列的動力。」


| 孩子三歲之後,活著本身就是對父母的最大孝順。
「在日本有一種說法,孩子三歲之前,孝順父母的責任就已經完成了,活著本身就是對父母的最大孝順」,川內倫子在展覽對談中自述道。《As it is》是她為出生的女兒拍攝的攝影集,但這並非一本兒童相冊,「不想單純地做一本,看,我的女兒很可愛吧的作品。」
《An interlinking》是一部跨越二十年的視覺日記,通過川內倫子的鏡頭,日常的場景被賦予新生命,它們是流動的故事,是情感流露,也是時間見證。「畫面中的女孩是我朋友的孩子,當時她四歲,我想拍一張她走在路上的照片,於是就請她走了一小段路。這張照片有很多不同隱喻」,川內倫子談到,「一方面,孩子們在我看來是未來的象徵,這張照片給人一種未來感。而走在這條路上的情景,也可以讓人聯想到某個人的人生軌跡,這是另一種隱喻,意味著每個人都可以從自己的角度看待這張照片,去思考自己的人生。」
撰文 | 勞拉申
圖片 | Fotografiska, Rinko Kawauchi
川內倫子個展《遙遠閃亮的星,在手中閃爍》
時間 | 展至2025年6月22日
地點 | 生活Fotografiska 影像藝術中心
——— 探索更多藝術地圖 ———
@artmap_artplus
@artplus_plus
@ampost_artmap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