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攝影/鄭景陽
過去的動態影像是一種說故事的媒體,觀者是站在旁觀者的眼光去看待這個故事,導演具有相當大的決定權強制觀眾必須要在幾分幾秒看什麼畫面。相較之下,VR並無此限制且讓觀眾「活在故事中」(story-living),因此影像的呈現方式具有更多可能性且更能貼近生活方式。對黃心健而言,VR的時間就是劇場的真實時間,其一比一的方式讓觀眾也同時經驗,而非傳統影像敘事中超前的時間軸。若宗教相關的題材能透過此一比一的真實時間來傳遞給觀眾,透過VR所呈現的效果是他想繼續嘗試的實驗。
當VR影像中的視覺影響人的生理
黃心健認為看的見的東西可以影響人的生理,他分享一位工作室的辦公室經理手部有關節炎的症狀,並不能自由張開,當時在製作《登月》時,展出時製作了兩個手套,觀眾可以在戴上手套之後,在VR世界裡看到自己猶如太空人般的兩隻手。手套製作好之後便讓那位經理測試,現實生活中無法張開的手,在他看到VR世界中的雙手時,居然可以張開了,整個團隊當時深受感動。黃心健認為,人透過觀看的過程去相信,進而影響身體,現階段許多醫療設備也漸漸使用VR來治療或減輕病痛,他認為這是因為在人體的所有感官中,視覺是最優先影響感官的。
這樣的經驗讓他更進一步思考更多實驗的可能性,並應用在作品《輪迴》中,其靈感來自心理學的理論具身認知(Embodied cognition),談及任何的生物之所以會有其意識,來自於肉體影響意識的思考,意旨:人之所以會用人的行為與思考模式而作為人,是因為擁有人的身體,若今天是其他動物的身體,其思考模式與生存狀態就會不同。過去通常會認為意識與身體是分開的,例如人的意識到達不同動物的身體,還能保留人的意識,此理論打破其觀念,若同一個意識進入到不同的身體,就會產生不同的反應。本作品希望藉此做出關於意識的實驗,例如在作品中觀眾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是縱火的農夫、自殺炸彈客、邊界難民、核爆浩劫餘生的人等,您看到VR世界中自己的手充滿傷痕。許多人看到自己的手的變形,對黃心健而言就像是卡夫卡的《變形記》,因此他希望能繼續在此作品嘗試不同實驗,嘗試讓人變成不同生物,例如觀眾可以在作品中看到自己成為類似珊瑚蟲或海葵。但海葵的變化讓視覺上的觸鬚占滿整個虛擬視覺空間,黃心健假設如果自己是海葵,便會認為整個空間就是海葵身體的一部分,因此這種內與外的關係與人類意識則有不同的定義。
若今天身體不是只有雙手而是擁有更多肢體的可能性,在肢體運動過程中的對應關係也會改變,這些視覺上對內與外的觀察,是他想呼應拉岡的鏡像理論,透過視覺來思考自身的行為模式,也是人類成長過程的重要階段。另一方面,我們所認為的自己,從另一個角度而言,他人的眼光與批評就是自己的鏡子,也是自我認知的回饋。但它是鏡子又是不同的鏡子,透過肢體改變或變形,開始對自我產生不同的認知,對黃心健而言是一段剛開始探索的領域。梅爾‧斯萊特(Mel Slater)是他長期關注以VR作為研究主題的學者,其中一項研究以賈伯斯為主題,讓觀者與影像中的角色進行換位思考的實驗,體驗到若自身問題藉由他人口中重新描述,問題是否就得以解決?並重新反思自己的身體是否侷限了自己的想像。
對VR的觀察與未來想像
現階段的VR作品製作背景大致可以分為幾類,第一類是來自影視產業相關的背景,例如電影導演,以電影的邏輯去拍攝VR。第二類多半來自電玩遊戲,以觀眾的互動為主要考量。第三類是以劇場出身,希望可以呈現劇場中的真實氛圍,有時會使用動態捕捉技術加強效果,讓影像中看似虛擬的人物,實際上是可以與觀眾互動的真實人物。黃心健認為自身背景是這三類的混合,但最主要的背景來自新媒體藝術,因此較在乎實驗性,在創作過程中也不斷測試與修改,希望可以藉著作品探索新的故事,並期待透過新的媒材繼續探索這個領域。
展覽資訊
|展期:2022/10/08-2023/03/05
|時間:上午9:30至下午17:30(週一公休)
|地點:高雄市鼓山區美術館路80號(本館101-103展覽室)
|定導時間 :週二~週日,10:00、14:30
*參加定導需租借導覽子機每人30元整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