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從「過去之手」到「未來之手」——日本設計大師藤原大

文:李夢


日本知名設計師藤原大個人展覽 — 《手尋未來‧藤原大設計展》首度於香港舉行。


對於藤原大(Dai FUJIWARA)這個名字,如果不了解日本當代設計界,或會不那麼熟悉。不過,當你聽到「MUJI to GO」以及三宅一生(Issey Miyake)等品牌,一定不會覺得陌生,藤原大正是上述知名品牌的幕後主腦之一。這位以破格、不循常理著稱的日本設計師,正在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附屬的HKDI Gallery舉辦自己的首場香港個展,取名《手尋未來》,作品由手工製作,延伸至探索「未來之手」的科技,跨越時空,為觀者帶來眾多新鮮創意。


「《手尋未來》是我對未來的預示,即網絡與物理的融合。」談及策展理念,藤原大如是說:「我感覺到兩者將會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並創造出新的生活方式。」


34項展品分別放置在三個展區:第一展區的24項展品以平面及錄影方式呈現,展出藝術家最具標誌性的作品,包括他大學時期的創作,以及曾亮相巴黎時裝週的時裝系列《龐加萊探險記》。第二展區重點關注藤原大「色彩狩獵」的設計理念,尋找手工製色彩與自然界色彩互動的可能。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三展區的作品。在此展出的作品涵括這位日本設計師的最新創作,這些裝置和概念作品等試圖展示未來生活中機器取代人手的可能。

是次展覽由藤原大親自策展,並以「手」的意念為出發點,展出藤原大歷年來以人類之手為題的創作之道,以及其後他鑽研與探索「未來之手」的科技。


法國野獸派藝術家馬蒂斯曾用長竹桿代替雙手繪畫,這啟發生活在百多年後的藤原大創作出展覽的最後一件作品《Cyber Physical Hands》 。創作這件作品的不是馬蒂斯當年的竹桿,不是畫家的雙手,而是用新興的科技。據說,設計師用腦電波(brain wave)控制裝有顏料的無人機升降,使用預設程式讓其飛到指定位置,再將顏料印在布料之上形成圖案。他利用新科技設計出的這些由無人機而非由人手完成的創意服裝,呈現他以及不少同時代設計師觀望未來的設計意念。


另一件裝置系列作品《垃圾變毛線——草原毛衣,城市毛衣》中,手持式吸塵器替代雙手,為棄置物帶來第二生命。藤原大親身前往蒙古,採集動物毛髮,又用吸塵器在紐約和東京街頭收集垃圾碎屑,將兩種物料混合,製成八件毛衣。

展品《垃圾變毛線——草原毛衣,城市毛衣》


由過往帶有體溫的手,到如今的機械之手,藝術創作的手法在科技進步中不斷更迭。這讓看過展覽的我們忍不住思考:當科技深度介入你我的生活,個體之間的溫情、手作的溫度,又靠甚麼來維繫?

Comments


bottom of page
Art Map e-newsletter subscription form
Add other subscriptions/Unsubscribe
Reasonable Spread: Email marketing and newsletter management t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