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南市美術館廣受好評的「春源畫室:畫師—詩人—劇作家—承繼者」正式移師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展覽以投身傳統藝術領域超過116年歷史的潘氏家族經營的「春源畫室」作為核心對象,關注其鮮明的家族特色以及「工藝美學」帶來的文資藝術保存的觀念,為了更深入畫師家族的輪廓,我們訪問了此次臺南市美術館策展人蕭楷競。
|古早的家庭手工藝到當今的品牌出發,春源畫室卻從不以此自居。
隸屬於潘家的潘麗水在1993年獲得工藝界代表的獎項,使當時讓所謂的「工藝美學」開始被納入美學判准下的藝術範疇之內。「春源畫室」是以祖先遺像繪製或是廟宇彩繪等為經營項目的工作室,這在過去對於實用型的藝術認知,較多是應用於儀式、參拜或是其他日常生活使用,所收穫的關注相對較低,根本無法進入美感欣賞的視角。
於是在策展此次展覽時,蕭楷競希望:「春源畫室」中的「畫室」並非單純繪畫教育形式的「畫室」,而是作為一個品牌,每一件完成的作品都會落款「春源畫室」,建立代表性及識別性,拓展出專屬於自身的品牌市場與傳承脈絡。除了建立親近感之外另一個動機則是希望複雜且長久以來的信仰可以快速地被看到,透過策展團隊打造出品牌的概念,降低觀眾理解故事發展來龍去脈的難易度。當然,對展覽的主角潘家而言,目前的主理人潘岳雄並不會以品牌自居。展名與概念的定案則是與其溝通協調後,皆深獲其理解與支持。
春源畫室中團隊化、組織化的工作模式,如此精細的分工合作,相較其他同業工作效率更加高效,進而讓我們看到在廟宇創作中存在的細緻環節。在工作環節中擔綱閩南語所謂「開面」的人物構圖者,基本上會交由繪畫技巧高超的畫師負責,像是潘春源、潘麗水及潘岳雄等人。當「開面」的工作環節結束後,餘下打底上色的工作就由其他人負責完成,畫師便能進行休息或是前往下一個地點繼續工作。如此的工作模式拓展出龐大的市場與勢力,近似於品牌打造概念,也成為本次展覽命題設定的一大主因。
「春源畫室」展出潘家第三代潘岳雄門神彩繪作品
| 場域之間的異同
本次的移師展出於目標的設定上其實並沒有明顯不同之處,由文資局提出的移師展出合作,也與過去策劃的修復展有著截然不同的風貌。本次的展出採用純藝術的視角切入,借重南美館精彩的梳理和文資局過去長時間與潘岳雄老師合作的默契,促成本次精彩的展出。
兩個不同館舍在展出架構上是相同的,但是在內容上有蠻多不同之處。首先,空間的溫濕度是首要的考慮條件,文化資產園區的展覽空間是由1920年代的酒廠/米廠改造而成,因此是沒有相關專業的溫濕度控制儀器。當紙本作品進入的展覽空間時,相對潮濕且無濕度控制時,該如何保存?所以本次於文資園區展出的作品,僅精挑幾件紙本作品來呈現,特製專業恆溫恆濕櫃為特定的紙本作品做最好的展示,剩下的大多採用檔案或是輸出的方式。
結構層面,承襲臺南市美術館以九個子題為主體未作改變。但是礙於溫溼度控制的問題,為保持展覽豐富性,文資局同步加入許多臺展的資料,並以輸出物的方式呈現。另外,雖然展區大小與南美館相去不遠,但是文資園區並沒有隔間,更加開放的空間搭配展櫃來進行動線規劃,排列成S型的展櫃引導觀眾繞行展場。兩館的差異主要在於門神作品的呈現方式,門神雖然都列屬一個子題,南美館並不會將其集中於同一區,而是將其安裝於展區過場的每一道門;相反的,文資園區則是受限於空間為開放式(沒有展間、門的區隔),進而選擇將其集中於同一區,給觀眾一次欣賞不同主題的門神,整體來說不影響整個展覽的架構。
「春源畫室」展出潘春源門神彩繪作品
| 邁開步伐之際回望自身主體
本次展出呈現出不少新興的嘗試,例如策展人長期關注的媒材「聲音」,本次展出也將聲音融入其中。對於聲音於展覽中的嘗試,可以追溯到南美館先前策劃的「寶島長春」特展,由張大千、黃君璧等共十位藝術家共同創作長達六十六公尺的〈寶島長春圖卷〉,便有嘗試邀請聲音藝術家吳燦政,融合他於臺灣各地錄製的聲音切為三段,創造出六十六公尺的聲音記憶與其呼應。後續如「永聲花-無盡的聲音風景」、「蔡草如:神話、戲臺與逆光赤城」等展覽皆體現在策展人的思維脈絡之中。
回到本次「春源畫室」的展出,可以算是一個階段性的成果發表,策展人同樣邀請已有合作默契的藝術家吳燦政。藉著「北管」、「南管」樂隊演奏,搭配藝術家運用蟲鳴、鳥叫等自然聲音素材與故事相互融合,撩撥出獨特的氛圍。聲音的表現不僅止於陪襯,而是通過「南管」、「北管」本身的調性差異,分別對應到展覽中不同子題、不同時期的作品與展間。聲音介入有效沖淡部分展品相似度重疊衍伸的視覺疲勞,營造出情境氛圍或是額外的感官刺激。
由潘岳雄老師傳承的觀點來思考,他並沒有將這份技藝傳承給他的兒子。轉而將傳承區分為兩個系統,第一種是彩繪系統,專門培養從事廟宇彩繪的專業繪師;另一種則是欣賞、喜歡此文化的學員,透過教導創作、臨摹讓學員可以更理解其中的脈絡,學習過程中各式技法和材料都可以吸收。如此的教育推廣並不僅止於潘家,只要是與廟宇彩繪相關的類型,都是可以有更深入的理解與體會。透過這樣的方式來延續所謂的「臺灣主體性」。
「春源畫室」宅展區擬仿永安黃宅,重現潘家三代畫作
| 滾動而不停歇
「春源畫室」展覽後續的發展其實尚有不小的空間,對於此類型的展覽仍有不少未盡之處,策展人受訪時提到,例如先前策劃的「蔡草如:神話、戲臺與逆光赤城」一展,再到本次的「春源畫室:畫師—詩人—劇作家—承繼者」,都是值得繼續研究、發展的面向。作為系列主題的延續「陳家」系統是無法被忽視,同屬於陳家的蔡草如勢必會再被提出來討論。同屬於臺南地區的「信仰藝術」類型的展覽,絕非「宮廟藝術」展,「信仰藝術」所具備的目的性,都是回應臺灣文化主體的方法學之一。期許能夠在不斷研究與嘗試的過程中,挖掘出臺南地區兩大家族在這個時代的嶄新觀點。
文 | 張碩尹
圖 | 台南美術館提供
春源畫室:畫師—詩人—劇作家—承繼者
Crescendo: Three Generations of Tshun-Guân Art Studio
展期 | 2024年2月1日至7月21日
地點 | 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 B09雅堂館
展期 | 2023年6月22日至11月12日
地點 | 臺南市美術館 1館2樓展覽室B-G
——— 探索更多藝術地圖 ———
資訊投稿 |editorial@artmap.com.hk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