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專欄作家:許仁豪 爵士音樂劇《第十二夜》



劇照攝影 - 張念誠


文: 許仁豪 台南人劇團推出的爵士音樂劇《第十二夜》,由趙敔運 口改編莎翁原著,呂柏伸導演,柯志豪編寫原創音樂。 改編以原著的錯認巧合設計為著力點,把時代背景搬至一九三 ○無代上海灘,彼時十里洋場,作為中國與西方文化直接交壤 處,歐風美雨無縫接軌,紐約的鍍金爵士無代,吹過太平洋,也 在上海落地,長出了上海的摩登繁華。一九三○無代上海作為 改編場景,自然理所當然,原來的喜劇變身音樂劇·劇情留住 了原著大致的故事走向,兄妹船難天涯兩隔後,妹妹女扮男裝 上岸尋親,到了大戶人家開起新生活。豈料,一段男女錯認,亂 鬥亂愛的荒謬關係開始交雜,中間穿插女僕玩弄男管家,眾人 顛鸞倒鳳,心機玩盡,但終究有情人終成眷屬,真愛無敵,混亂 又回到了往常秩序。台南人的《第十二夜》留住情節發展,置換 時空、人名,導演大力加強加深喜劇元素,從歌餐場面、肢體表 演·視覺設計·以及場面調度,炒熱歡慶場面,將莎翁的喜劇 轉化成時下流行的青春愛情歌豔秀。


就演出的商業效果來說,這是一次成功的製作。歌舞場面、 演員的演出風格跟導演的手法都意圖製造市場導向的綜藝效 果舞台以台中台、框中框的方式設計,顏色鮮豔大膽,服裝華麗浮誇,現場樂隊演奏活絡氣氛,音樂老師也登場演唱爾 士歌曲,甚至跟戲中腳色互動,打破第四面牆,讓表演的視聽 效果營造出秀場氣息,算是頗為成功的商業娛樂演出。但就藝術性來說,整個改編目前略顯粗糙首先,莎翁原著《第十二夜》的錯認巧合設計,一路傳承了希臘新喜劇以來的主題 跟套路,表演技巧與節奏承襲了義大利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的民間傳統喜劇效果固然吸睛,但是引人發笑,讓 人逗趣的背後絕非簡單的搏君一笑嘻笑怒罵只是表面,背 後是莎翁挪用民間喜劇傳統,企圖達到的文化批判彼時文藝 復興時代,早期資本主義悄悄興起,緩緩挑動了宗教生活的秩 序,在語言的機鋒跟人物情節的設定裡,莎翁藏了他對時代變 動下·人慾暗潮洶湧的銳眼觀察與細緻批判。變動中的性別、 階級以及早期資本主義帶來的「目由思想」,都是能夠幫助我 們深入理解《第十二夜》歷史意義的切入點。


但是在台南人的改編版本裡,並沒有反映出原來文本裡的歷史 社會議題探索,更遑論把這些思考置換到一九三0年代上海的再脈絡化(re-contextualize)嚐試。日寺空的轉換除了合理化爾士歌舞的使用之外,難道不需要對當時上海灘的社會歷史進行考察,進一步去思考人物情節置換的歷史合理性計導演置入 的同志基情元素除了對應時下流行話題之外,有沒有更細緻的 思考計這一條線的發展在演出的後半段也倉皇結東,沒有得到 合理的安置上海爾士樂的音場(soundscape)帶出來的不應該 只有熱鬧懷舊,而是整個時代背景的紋理,在這個改編演出裡 目前也尚待加強老上海爵士風情變成了一個又一個的消費符號,「上海灘爵士風情」失去了歷史重量變成了一個懷舊時尚的 icon。


或許也正因如此,新創曲目的設計多半偏離了老上海 爾士風情,而更貼近時下流行音樂劇曲風多處的男女對唱一再三疊反覆,顯得多餘拖杳,除了效果的堆疊之外,不曉得持 續耽計弱在搞笑抒情之中,對於劇情的推展是否有幫助計整體的節奏略顯拖杳·嬉鬧的橋段設計固然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尤其是女僕聯合客人惡搞馬總管的部分),但是整個過程可以再精簡,言讓鬧劇的節奏加快熱鬧。


作為台南人轉型後的重要作品,《第十二夜》的改編,就商業娛樂性來說,大獲成功,主演劉廷芳,載歌載舞,技巧純熟,體 力驚人·令人驚艷,其他演員的歌舞以及搞笑也都娛樂效果十 足,因此市場的反應熱烈歡騰但是如果要持續打磨,成為劇團的精品定目劇,期許編導下點苦功研讀三十無代上海的文化史材料,進一步思考如何把一九三0年代上海的時代厭覺抓進來,然後在老爾士風情,跟時下音樂劇美學之間找到一個適當的平衡,這會是一個值得下功夫的挑戰除了形式上的模仿之外,文化歷史底蘊的涵養才是能讓內容品質提升的關鍵。


Comments


bottom of page
Art Map e-newsletter subscription form
Add other subscriptions/Unsubscribe
Reasonable Spread: Email marketing and newsletter management t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