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大評論家 | 香港 | 麥子 | 融匯中西古今元素的武俠世界 | 進念二十面體 | 三少爺的劍

貝多芬。江湖人。電子遊戲。劍。延展實境XR。迷幻電子。兩文三語。嘻哈……這些元素看起來八竿子打不著關係,但加在一起,便成為了音樂話劇《三少爺的劍》所呈現的武俠世界。



✍️加入我們「大評論家計畫」,詳情

 

「過往有很多改編自古龍小説的影視作品,但將其小説改編成舞台劇,這次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不知這是不是進念.二十面體演出的常規操作,編導胡恩威與上次《香港鬼喜劇》一樣,也在《三少爺的劍》開場前簡介其創作内容,指出這是一部從古龍經典同名小説中選取七個角色、呈現各人之間七場決鬥的改編作品。根據他從小閲讀古龍小説的經驗,胡恩威又點出古龍相對於另一位武俠小説宗師金庸的風格特色:「金庸和古龍分別就在於,前者較常將真實歷史和人物融入其故事,而後者更多是架空地建構一個屬於自己的武俠世界。」

 

在觀看演出的過程中,我才發現胡恩威開場前對古龍小説特色的介紹,正是這部音樂話劇的創作核心理念。因為從台詞、歌詞,到服裝、佈景、燈光、配樂的設計,這部劇也打破了我們對武俠的傳統想像,把古龍筆下自成體系武俠世界的藝術概念發揮到極致。例如劇中運用的語言文字,雖然演員唸的台詞以粵語為主,但間中出現普通話的旁白,所唱的歌詞更偶爾參雜英語。此外,舞台兩旁全程會顯示中文及少量英文字幕,但其中一場佈景同時顯示口語和書面語夾雜的中文動畫字幕。由是,通過化用香港人十分熟悉的兩文三語,製作團隊遂為古龍筆下的武俠世界建構出一個獨特的語言文字系統。



又以音樂劇一大重要元素—音樂為例,這部劇不時用到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等西方古典音樂作為背景音樂,而在人物打鬥和對唱的情節中又會使用迷幻電子風格的配樂,間中更聽到電子遊戲的效果音。特別印象深刻的是,製作團隊在其中幾場對唱中更加入了嘻哈的元素。聽到武俠們在舞台上唱著中英夾雜的饒舌,不少觀衆(包括我在内)也忍不住笑了出來,滑稽程度不下於第一次在網上看陳豪拍古裝劇時說「同朕check下」的經典片段。

 

但退後一步想,誰説武俠故事裏的人物穿傳統中國服飾說文縐縐的台詞、配以琴瑟簫笙演奏的樂曲才合理?尤其古龍小説本身就是一個自成體系的架空世界?所以,我很快便接受了這部改編劇「既中且西,既古且今」的呈現方式,也覺得這個嘗試十分新穎。

 

不過,相對於「幕幕新鮮幕幕fun」的舞台設計,個人認為這部劇在情節鋪排、台詞雕琢方面就沒有那麼出彩,只是蜻蜓點水地交待小説中的七段關係,頗有走馬看花之感;而當這部劇的舞台效果隨著情節發展變得越來越紛繁華麗,我的注意力便被這些帶來强烈官能刺激的效果吸引過去,無法仔細咀嚼每個角色所說所唱的一字一句。

 

形式與内容,是構成一個藝術作品的必要條件。僅憑最近兩次看進念劇場作品的經驗,我已體會到製作團隊在藝術形式方面不斷創新的實驗精神,亦認為這是他們的獨特之處;但要呈現甚麼内容,以及用甚麼形式呈現内容最適合,個人認為這是團隊可以繼續思考的問題。畢竟,形式同內容並非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事在人為。


文|麥子
圖|進念二十面體

 

Zuni Icosahedron|三少爺的劍     

觀賞日期|2023年11月17日20:15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 探索更多藝術地圖 ———

資訊投稿 |editorial@artmap.com.hk

 

留言


bottom of page
Art Map e-newsletter subscription form
Add other subscriptions/Unsubscribe
Reasonable Spread: Email marketing and newsletter management t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