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大評論家 | 臺灣 | 雲門 | 春鬥2024啟動



一波疫情襲來後,潛移默化改變人類生活中許多看不見的小細節,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空間與時間的轉換、生活的方式、習性,甚至從外界滲透進血液中的能量、磁場等,都透漏著某種警訊,提醒著一波新的演化過程正在進行。

 

2024年春天,雲門劇場迎向第十年。「春鬥2024」已經於5月25日(六)至5月26日(日)獲得滿堂彩。5月23日演出前記者在雲門劇場看到的彩排,三部風格迥異的作品為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與臺灣知名影像創作者全明遠合作的《身土》,以及「春鬥2024」編舞家蘇文琪的《可以是無題》與王宇光的《BE THERE》。「春鬥2024」不僅有劇場的正式演出,也邀請了創作者林品碩與陳柏潔,以階段性的作品呈現。雲門傳承的精神,帶領大觀眾與小觀眾參與作品的孵化過程,也再次感受藝術接棒的感動。

 

✍️加入我們「大評論家計畫」,詳情:https://www.artmap.xyz/main-page-junior-art-reviewer


《身土》攝影李瑋琦 Wei Chi Lee_

春鬥藝術家鄭宗龍、蘇文琪、王宇光合照。攝影 張震洲


1978年,31歲的林懷民與雲門舞者,創作了《薪傳》。這是首齣以臺灣歷史為題材的劇場作品,於12月16日首演當天,美國宣布將與中華民國斷交,社會激憤不安。刻劃先民強渡黑水的舞劇在兩個月間撫慰,鼓舞了兩萬多名觀眾。 走過歷史的轉捩點,《薪傳》在臺灣與世界大城轟動演出174場,下鄉至臺灣屏東,贏得世界好評,也被記成舞譜永久收藏在紐約舞譜局。

 

《薪傳》是一種精神,雲門50年傳承的精神,「春鬥2024」是另一個延續。

 

50年後,游離仍然在動盪與不安中,不僅僅是生活型態、災害、戰亂也隨之起伏。近年來的藝術家們幾乎蜂擁而至的探討「動盪」,從疫情、天災到頻繁的戰亂,彷彿企圖在創作中找尋一個出口,正視、反思及如何自處成為藝術家們的作品口糧,不知不覺中成為一個時代特色,一個只屬於這個年代的特色。

《可以是無題》雲門提供 攝影李佳曄

 

| 演出微觀:《可能是無題》、《BE THERE》、《身土》

 

蘇文琪-埋藏在身體裡的情緒《可能是無題》

 

蘇文琪的作品風格中,結合新媒體與表演藝術的概念形式重新思索表演藝術的可能性,引用波蘭詩人維斯瓦娃‧辛波絲卡《可能是無題》作為同名舞作的新作,其靈感來源於在法國結識文化難民的經驗,蘇文琪將動盪時期潛在於身體裡的不安透過肢體表現,以聲音與觀察投射微小的身體狀態提升至對社會與自然的反思。

 

蘇文琪表示,身在臺灣的我們,活在地震帶下,也正似處在板塊與板塊間的摩擦,擠壓在大國與大國間的身份。她帶著舞者與製作團隊一起感受著這些不確定、不穩定的狀態,既遠又近的危機感對身體造成的衝擊,正如其他舞者所說:「第一次感覺自己就像是顯微鏡下的生物。」蘇第一次與多達5位舞者在年齡跨越達三代的世代隔閡,而創作期間剛好面臨0403大地震,一瞬間震醒本能的求生能力,舞作呈現細微情緒與身體肌肉變化,即是成為《可能是無題》的最終樣貌。

 

演出中,舞者的旁白有種破碎又認份的無力感,似乎像種「不該存在的創傷」。地震除了受災戶,它的到來對大部份的人並無影響,但其實在短短幾分鐘甚至幾秒的時間裡,對於生命脆弱與渺小的無聲恐懼早已被大自然植入心裡,說不上來的那份衝擊,那份影響力卻如影隨形,「所有痕跡都在我們身體小細節裡」蘇文琪說。這些變化在《可能是無題》中被展露無遺,它既像情緒的宣洩口,某種程度上,我認為它更像自我的對話與安慰,撫平動盪後不安的安慰。


《BE THERE》雲門提供 攝影李佳曄


王宇光-那一刻,我們只是單純的《BE THERE》

 

屢獲國際獎項的王宇光新作《BE THERRE》靈感起源於疫情期間,他在舞台下重新思索舞台與觀眾「當下存在的意義」。

 

王宇光說:「(在舞台下)聽交響樂自在律動的樣子很自由,因為它在這裡,我也在這裡」,一如他的外表,青春帥氣,且對生命有滿滿的思考與追求,是獨屬於此刻這個年紀所擁有的強大魅力─滿滿的好奇卻又想追尋更深一層的奧義,於是整個舞台都成為他連接起來的宇宙,包括身體。

 

「雙眼是星系的軌跡,織成璀璨無垠的網路。呼吸是暗物質的潮起潮落,形成難以捉摸的浪腳。情緒則是黑洞,深邃而神秘。它有著獨特的節奏,時而擴張、收縮,每一個動作都彷彿在說著迷離又澎派的故事。」《BE THERE》作品介紹中很美的一段話,解析了王宇光腦袋與身體裡的小宇宙,最後也透過表演把觀眾更直接的帶入畫面裡。

 

有別於王宇光以往黑白色系的表演服裝及空間,這次的服裝設計充滿色彩張力,一如他眼中的宇宙般絢爛,舞動過程像潑天的顏料,又在每一次肢體的延展中訴說著不同故事。除了探索,舞者們又像是企圖大張旗鼓證明存在的痕跡,「在」的情感傳遞到末梢成為身體的、舞者的,直至與觀眾間的共振,那一刻,我們只是單純的BE THERE,而那一刻也許就是王宇光想說的在的永恆。

 

鄭宗龍-震撼與身體表演形式大躍進《身土》

 

引用佛經《維摩經疏記》:「離身無別土者,此法深深土不二之明文也」中的「身土不二」意指身體與環境無法分割,事物皆有共通的本質為名。《身土》一作為雲門總監鄭宗龍在本次春鬥中以獨特的微距高速攝影技術來捕捉舞者身體與動作的「身體電影」作品,聯手音樂人林強與影像創作者全明遠共同發展,試圖透過科技手法來探索更多身體不同的可能。

 

鄭宗龍的作品一直都讓人震撼甚至全身顫慄,《身土》無疑是一種全新形式的超脫作品,這次的震撼來自於皮膚肌理與紋路、動態間彷彿土地般的樣貌,掌指關節成了一座座山壑、指紋是經時間沖刷出的流動卻乾涸的河床、毛細孔的凹陷與汗毛則是如同等待被滋養的沙漠與仙人掌,在微距高速的攝影下呈現細緻而壯闊的身體景觀,一如鄭宗龍想表示的「身體跟環境是沒有分別的」,可以像在看一座山或一片草地,透過煙、墨、沙、塵等自然元素在肌膚上流動的樣子看見土地的存在。

《身土》片段

 

| 雲門藝術總監鄭宗龍

 

有趣的是,《身土》的靈感來源其實來自於動畫《進擊的巨人》,鄭宗龍笑著說:「我們也是會追劇的」此話一出,瞬間拉近了藝術家與凡人的距離感,如此日常,就像聽他說台語的樣子,莫名親切好像離自己很近,近到難以想像那些振奮人心的作品竟真是出自面前這個人,更會想深入探索他。

 

當問起作品最大挑戰是什麼時,他表達創作期間對舞者的要求與影響,「最大的挑戰是舞者本身」。鄭宗龍說,在神秘又微美如浩瀚宇宙般的鏡頭下,其實都是1-2秒的短暫拍攝串連而成,因為強烈燈光的灼熱感容易讓舞者受傷,每個動作都需要非常精準,這樣的狀態特別依賴資深舞者的厚實功力。

 

曾在鄭宗龍另一部作品《波》中有長達5分鐘獨舞的黃媺雅,這次也在《身土》中將鄭宗龍所要求的身體技巧,加上本身長期舞動的肌肉線條與肌肉記憶融合成自己的語彙表現出來,兩人透過精妙而熟練的肢體展現,創造出身體語言全新的表現模式,搭配在音樂領域同樣資深的林強所創作的音樂,以及全明遠的高科技捕捉技巧,《身土》的震撼絕不僅僅是作品本身,它更是身體表演形式的大躍進,同時也讓人對於自身及土地連結有更進一層的暗示與反思。

 

編 | 樊婉貞

文 | 鍾竺君

圖 | 雲門提供

 

春鬥2024 | 雲門

彩排 | 2024年5月24日

地點 | 淡水雲門劇場

 

——— 探索更多藝術地圖 ———

資訊投稿 |editorial@artmap.com.hk

@artmap_artplus

@artplus_plus

@ampost_artmap

 

Comentarios


bottom of page
Art Map e-newsletter subscription form
Add other subscriptions/Unsubscribe
Reasonable Spread: Email marketing and newsletter management t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