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開放的空間,一個非典型的劇場和廚房。SY Performative Arts(SYPA)聯乘九龍城咖啡小店homebrown café & bistro首個以飲食為主題的實驗演出—《沙嗲牛與福建麵》,容納的是不一樣的想法,歸根究底這個表演場,也不是一個正式的劇場。但最讓我吃驚的並不是這個不正式的場地,而是這是一個介乎於真人show和劇場演出之間的表演,演繹中的孰假孰真,演員的個人故事、家庭故事、真情流露在觀眾之前,應該是個挑戰吧!
| 起初我還想,是演員們的演出太優秀逼真,還是真實的人生太過戲劇化?
這個創作是一個關於美食和回憶的舞台劇。施標信(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男配角)及楊淑敏(Madrid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最佳女配角)年初想為一個關於美食和回憶的製作尋找一個適合的空間,幾經波折,才找到這間homebrown café & bistro咖啡廳。全因一個開放的場域,表演需要環境和空間。
Samantha Yeung 楊淑敏 (花姐姐)以自己的移民到英國生活作為引子,說到生活中最懷念的原來是中菜的口味,便開始在中超(即中式超級市場)找尋調味料,一次一次度過煮菜的難關,隨着劇情推進,演員內心真實的一面才是主菜,而劇場只是活生生的舞台。
| 是真人騷還是一個劇場?
各式各樣的沙茶醬,在《沙嗲牛與福建麵》裡,兩位演員試圖以演技打動你,以味道去感動你。他們說服著觀眾,味道可以喚醒人的記憶:「當你吃下去那一個口味是一樣的時侯,是真的會喚起當時的回憶。」
整個戲的主軸是以演員們經歷的分享,而真實的故事總是動人,特別是對有相同經歷的人。相信曾經旅居外地的朋友,都有過找尋「家」的味道的經驗,買不到豉油、辣椒油、沙茶醬,調味料品牌與配方不一樣,就是沒法煮出和香港家裏相同的味道。由於吃不慣單純的西餐,每每苦苦思量如何煮出熟悉的味道時,就是思念起家鄉的味道,頃刻間與家人的關係也成了歷歷在目的倒帶連續劇。
| 施標信煮的家傳福建麵
演員的真實和舞台上的真實有甚麼關聯,從家族歷史背景、小時候成長的生活畫面,構成了整個故事的脈絡。施標信說,自己是客家人,自小便在婆婆、嫲嫲輩的客家社群裡滲進了滿滿的客家文化,小時家窮,幾個家庭同住在一個小小的居住空間,雖然拮据關係卻異常緊密。自小吃的菜式,自從離家到外地讀書時旅居的時光,說不盡的生活體驗和艱難。
回憶,就是一道道即是煮起的菜餚,更是即席時光倒流的記憶口述歷史。
表演者的旅歷經驗非常豐富,不單止在英國讀書,他們也對追求家的味道也一份真實之餘,更到四處尋找以食物來聯繫的民族性。
沙嗲牛肉包、福建麵、芋頭糖水、電飯煲焗蛋糕,說不上絕頂美味,但是當中態度非常親切以及色香味俱全。楊淑敏對媽媽的沙嗲牛有極大的思念,多年不斷地尋找同一種味道;施標信對食物的有著文化與歷史的追根究底,他不斷地建構著自己的「文化」美食地圖,例如他到越南旅行,發現福建話中的「麵」和在越南當地的油麵發音相同,細查之下,才理解過去歷史裡大量福建華僑移民到越南,並將福建的食物帶到當地,也將家鄉的文化承傳到第二個故鄉。
| 同觀眾食沙爹牛包
演員喚醒了我們對「飲食」的集體回憶,這是一場當下發生的真實歷史,演員藉著喚醒自己的記憶,在找尋家的味道當中,也嘗試去尋和紀錄自己的家族史,也觀察現處的社會。因為購買不到原材料,就向在異地裡要複製原生文化的色彩,因為原材料沒有跟著飄洋過海,早已讓古早家傳菜失傳。
《沙嗲牛與福建麵》在複製記憶的過程中,僅僅靈光一現;記憶的尾巴企圖想重新拼回家族歷史與文化的地圖,卻在選擇離開的當下,味蕾的記憶飄洋過海,為了適應新的人生卻早已找不回複製的味道。。
文 |胡敏慧˙樊婉貞 編輯 | 樊婉貞
圖 | SY Performative Arts提供
《沙嗲牛與福建麵》觀看時間
日期 | 2024年8月16日
地點 | homebrown café & bistro
——— 探索更多藝術地圖 ———
資訊投稿 |editorial@artmap.com.hk
@artmap_artplus
@artplus_plus
@ampost_artmap
#藝術地圖#artmap_artplus #cultural #artmap #artmap_大評論家 #sy_performative_arts #施標信 #楊淑敏 #沙嗲牛與福建麵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