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品味法國家常菜

文/陳詩韻


品味法國家常菜

法國菜賣相優雅精緻,是Fine Dining的表表者,在香港人心目中,法國餐廳更是紳士淑女輕談淺酌的氣派場所。想品味星級法國菜?香港米芝蓮高級法菜名廚多的是,但若想一沾法國人的家常風味,可能只有伊利近街的Bouchon Bistro Francais才能讓你品嚐得到。


法國街頭浪漫

Bouchon Bistro Francais這家法國小館,銳意擺脫法國餐廳一貫的高貴姿態,以法式街頭浪漫招徠。店主從法國老家找來陳年香檳廣告海報貼在牆上,襯上黑白法國名勝照片和「是日精選」小黑板,還有紅色高腳沙發與緩緩轉動的銅製吊扇,滿載的法國浪漫氣息,仿似把巴黎街角小店整家搬了過來。


一邊把玩着餐桌上的鹽花(Fleur de Sel),一邊透過分隔廚房與用餐區的玻璃窗,看着廚師細意烹調美食,乃人生一大賞心樂事。再不然坐到店外的露天小花園,呷一口香濃咖啡,閉目享受午後陽光,你會頃刻以為,自己正身處法國南部小鎮。




令遊子想家的味道

法國南部氣息,不獨只存在於餐廳的裝潢佈局中,更見於餐廳的每一道菜式裏。來自法國的主廚Aurelien就經常強調:「Bouchon Bistro Francais想做的是法國家常菜。」


餐廳奉客的,不是精雕細琢的高級法國菜式,而是簡簡單單,花了滿滿心機與時間烹調的法國家常菜。親切傳統的菜式,並不因身處香港而改變味道,用老品牌Le Creuset的鑄鐵鍋低溫慢煮而成的燉肉鍋(Pot au Feu),以牛尾、牛腩及牛骨髓燉上十多小時,再加入雜菜同煮,上枱時放上一片鴨肝,湯汁鮮香濃郁,充滿法國家鄉風味,法國遊子吃過後,都禁不住想家了!


中國人對法蘭西多士的謬誤

很多人都以為法蘭西多士都是源自法國的食物,而Aurelien則告訴我們港式製法的西多士絕對不會在法國出現。「在法國,我們常吃的多士叫pain perdu,是法國人其中一種最常吃的下午茶點。它與本港的西多士很不同,做法非常簡單,可用任何款式的麵包,例如現時法國人就經常用一種叫brioche的麵包來做它。


傳統法式多士(pain perdu)的製法:

1. 將半條雲呢嗱、一百克糖加到半公升牛奶內煮沸,然後讓它冷卻;另外將蛋二隻加少許糖拂打備用; 2. 將二百五十克的brioche(我們亦可用長法包)切片,不要太薄,然後浸進已冷卻的奶內,注意不要把麵包浸溶,之後再把麵包浸進已打好的蛋內; 3. 用一百克牛油慢火將浸過奶及蛋的麵包兩面均煎香; 4. 上碟後灑上糖霜及擺放一些草莓作裝飾,pain perdu便大功告成。



法蘭西多士名字的由來:

法蘭西多士這個叫法是來自英文French toast,是由美國人最先叫起的。他們最初見到這款甜點時,給它改了許多名字,例如「西班牙多士」、「德國多士」、「修女多士」等,至於「法蘭西多士」的叫法,則是在一八七一年首次有書籍刊印,之後因為法國被公認為美食之都,而被冠以法國之名自然較高級,於是逐漸將其他名字淘汰,變成美國現時最通用的稱呼。 問Aurelien喜不喜歡吃港式西多士,Aurelien則坦言:「我不太喜歡港式西多士,因為太多油,感覺太黏膩了。」提及到香港美食,Aurelien就最愛去離島和旺角廟街吃海鮮,尤其最愛吃清蒸魚,因為味道夠鮮甜。而Aurelien亦對中國人煮魚的方式讚歎不已。「中國人愛在蒸魚上加上蒸魚豉油,再淋上熟油,最後灑上大量蔥來吃,這是中國人煮魚的特色,突顯出魚的鮮味。我們法國人則愛用煎和焗的方式去煮魚,雖然一樣可以把魚煮得很惹味,不過相比之下鮮味就不及用水蒸了。」


來了香港只有半年的Aurelien直言暫時未能識應在香港人日常用餐不會喝酒習慣和他們內斂的民族特性。「香港人很少在日常用餐時喝酒,而我們法國人則習慣用餐時喝點白酒或紅酒。初來到香港跟新相識的香港朋友一同吃午飯時,他們只會喝茶、喝汽水,卻不會喝酒。這是我初來到香港最不習慣的地方。此外,中國人較含蓄內斂,好像不太愛跟陌生人打交道。在歐洲,我們在車站等車又或在超級市場排隊結帳時都會主動跟陌生人微笑和閒聊,是等閒不過的事。」



Bouchon Bistro Francais 地址:中環伊利近街49號地下


法菜小字典

Soupe du marché 雜菜湯


lobster bisque 龍蝦濃湯


Bouillabaisse 海鮮湯


Homard themidor 法式焗龍蝦


Terrine de foie gras 鵝肝醬


Cuisses de grenouilles 田雞腿


Canard au sang 血鴨


Escargots 法國蝸牛


Crème brûlée 法式焦糖燉蛋


Crepe suzzetle 橙酒煎餅


***


法菜小知識

世上第一份菜單

根據考究,世上第一份菜單是在1498年由一位名為Count Hago De Montford的法國人所寫成。他每次宴客時,都會在羊皮紙上寫出當天廚師應做甚麼菜。


進餐不離雪茄

為我們餐後劃上完美句號的,往往是一道難忘的甜品。但對於很多法國人而言,這個完美句號還包括雪茄。法國人在飯後有享用雪茄的習慣,他們認為這是完美的法國餐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大部分法國餐廳都會設有雪茄專櫃。


醬汁地位舉足輕重

只要學習過煮法國菜,就會知道醬汁絕對是其靈魂所在!傳統法國醬汁多達三百多種,當地人認為只要把醬汁調教得好,便能煮出好的法國菜。因此,在法國廚師學廚的生涯當中,光是學習烹調醬汁便需長達一年多的時間 。





Comments


bottom of page
Art Map e-newsletter subscription form
Add other subscriptions/Unsubscribe
Reasonable Spread: Email marketing and newsletter management t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