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八十後南音票友──訪問區均祥學生何志峰

文/謝嘉豪


八十後唱南音?不獨一個方大同。澳門人何志峰,一年多前開始跟隨區均祥學習南音,漸有成績,而區師傅也對他的功夫加以肯定,曾帶領他一同作南音專場表演。但志峰稱自己只算是個「南音票友」。


南音是一種鄉愁


相識志峰已多年,一直不知道他喜歡南音。他與南音結緣,始於留學台灣時,「通常人在異地,便會開始懂得思考自身文化的價值;在台生活時,看著人家的布袋戲、歌仔戲等傳統民間藝術很普遍,於是思索在自己的文化裡,到底有什麼東西具代表性的呢?當時,有一位同學,是香港來的僑生,我們都有同樣的問題,於是一起去搜尋,最後在網路上找到地水南音」志峰說。他們漸漸認識到南音和其他戲曲形式的不同與類近,而對南音總算有個初步了解。


剛巧,那時唐健垣及其他南音大師,出版了一系列南音專輯,參與藝人包括區均祥、甘明超等。志峰的同學從香港帶回台灣與他分享。當中的幾首名曲,志峰對之留下深刻印象,「客途秋恨、男燒衣、雙聲恨等,每首歌都很長,至少有十至二十分鐘。我收集了這些曲詞,聽多了,便跟著唱起來」志峰憶述。


不是每個人都像志峰一樣,擁有那種文化認同的高度自覺性,更別說會對南音產生興趣了。用潮語來說,南音的確有點「口味重」。我好奇,是什麼驅使他產生這種興趣呢?志峰說,他是讀中文系的,對戲曲文化有點認識,可能是這樣令他對南音比較「容易上手」,但他堅持說,自己是個「票友」,也沒特別想到要為南音做什麼。「唱到便唱吧!」他說。


是南音,也是爵士樂


即使志峰這樣說,但在我看來,他玩票得來其實蠻認真的,而且骨子裡帶點文藝情懷。志峰和台灣藉太太林大香,現居於澳門,林大香是一位詩人,生育有一子,志峰現職公務,而他差不多每星期工餘時,都會跟區均祥師傅操練,師傅蠻看好這位八十後南音說唱人,不時會帶領他同場演唱。但志峰沒有想得太理想化,「南音只是我喜歡其中一樣的東西,它(南音)離我們的時代太遠了」他說。


不過,志峰倒是對南音有一種很現代的詮釋,「其實南音很像爵士樂。表演南音時,有唱的、打板的、椰胡的、楊琴的,或喜歡的話可以加入簫笛等等其他樂器,編制上其實是很自由的;而每一個樂手都有自己風格,演奏時只要按板眼和調子,過程要怎麼玩便怎麼玩;再者,現場感很強,即使是同一人演唱同一歌,每次演奏都會不一樣,」志峰解釋說。乍聽起來,我覺得十分有趣,然而,想像一下往時瞽師四處奔走賣唱,每天到不同的茶樓、妓院、煙館或大宅第裡,為了迎合不同客人要求,當然是需要多些「板斧」,隨機應變,我說,難怪南音真的有點爵士韻味。「不對,它充滿了極強的個人風格,其實它更似FADO」志峰說。



BIO

何志峰,澳門人,八十後,南音發燒友。




Comments


bottom of page
Art Map e-newsletter subscription form
Add other subscriptions/Unsubscribe
Reasonable Spread: Email marketing and newsletter management t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