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愛與希望2022世界女藝匯流藝術祭】專訪臺灣女性藝術協會秘書長李韻儀

文|陳沛妤

圖|台灣女性藝術協會提供,攝影師闕宇良拍攝


「2022年女藝匯流藝術祭」是一年一度女藝會的重點策畫節目,此次由會員邀請藝術家賴純純重返擔任女藝會會長,史無前例把台東三個公立的大型館舍,再串聯地方14個小型藝文空間變成藝術祭發聲的場域,方可促成此次盛會。


臺灣女性藝術協會秘書長李韻儀


女藝會從2000年成立以來,是跟著歷任會長變遷位置,自2000年創會由賴純純擔任第一屆的理事長,直至20年後再度帶領女藝會,這期間因為都沒有東部的會長擔任,因此作品或展覽跟東部都沒有太大的地緣關係。而賴純純於2008年後,開始將工作與生活移居到都蘭來,恰好本次受到會員的邀請重返女藝會會長,便希望可以把在東部感受到的山海、大自然、海洋的力量與活力注入到女藝會中,經過20幾年的變遷,女藝會也會開始有一些變化,已經很久沒有舉辦大型的、全台灣或是國際大型藝術家合作的藝術祭,因此她希望將女性、女力藝術祭活動辦在台東。便積極尋找縣長、史前館館長、文化部等一同合作,促成「愛與希望2022世界女藝匯流藝術祭」,史無前例把台東三個公立的大型館舍,再串聯地方14個小型藝文空間變成藝術祭發聲的場域。



國立台灣文化史前博物館(圖片來源:交通部觀光局)





場域選取與在地連結



此三個場館已經是台東最大的場館,就她本身擔任策展人的台東美術館而言,相較於高美館或北美館,都是一個小巧、精緻的美術館,但在台東就是一個藝文氣息最精萃的館舍。生活美學館歷史悠久,自前社教館留下來的空間,是地方文雅人士發表的天地。史前文化博物館之所以重要,來自整個台灣最早的史前文化的遺跡都是在台東,所以才選擇這三個具代表性的場所。目前會員大約有兩百多人,此次希望把女藝的會員都帶到台東來,分享對藝術、對創作的熱愛。因為這三個場館都集中在台東市,事實上台東的幅員非常大,越來越多回鄉或下鄉回來耕耘的藝文產業、空間,希望都可以藉這次活動串聯起來。台東縣政府這兩年本身也在推動全台東遍地都是美術館的概念,認為這美好的自然與環境本身就是一個大美術館的概念,至於怎麼選出這14個空間,是因為彼此都有共識,也歡迎台灣非常優秀的女性藝術家的作品可以替空間增光。這次的展覽雖然是會員徵件,其實只要你願意投,就會努力找到地方讓你發表。其實會員本身的作品都非常棒,最後集結策展團隊、空間與藝術家三方的討論之後,將作品安放在大家都滿意的空間。


國立台東生活美學館

國立台東美術館內部



三個館舍分別有三組策展人,史前館為簡瑛瑛、賴瑛瑛老師,為資深女藝會成員,尤其是簡瑛瑛老師於2000年在高美館策畫女性心靈再現展,是第一次明確的女性藝術議題展覽,經過20多年後,位於台東的史前文化館,再一次由簡瑛瑛老師和賴瑛瑛老師聯合策展「我們/Women的歷史之前與之後」,別具意義。策展人從作品中精挑細選,將龐大又精采的作品分為三個子題,並加入神話的傳說在其中,值得一看。遍地開花與生活美學館比較針對會員徵件,策展人吳淑倫與王昱心提出這就是屬於「我們/Women的島嶼之歌」,各式各樣不同的存在,各式樣貌、豐富、多元的女性生命,如何自在地展現出生命的力量。

左起策展人吳淑倫和李韻儀、藝術家Tiffany Singh與張瑞頻


台東美術館「我們/Women的邊界敘事~連綿•流動•聚合」是由李韻儀和張惠蘭老師合作,兼具世代女力傳承的意味,充滿前輩的經驗跟溫柔包容的提攜。針對台東、女性與場域的關係,策展人提出邊界敘事的概念,即使是在這個時代,可以有女性的總統或首長,但長期相較主流社會結構氛圍或是整個教育環境裡面,甚至自己本身的、家庭成長的概念裡,還是有很多隱性的,不那麼尖銳、明確,卻存在較父權的思維在其中,包含內化到自己女性內在的東西,都是要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討論、衝撞和突破。在東部,當李韻儀20年前移居到台東,看到女性的創作者,特別是屬於雙重邊緣,既是女性又是從事藝文工作,甚至有一些在地原住民藝術家,更是三重的弱勢,事實上在這邊的女性藝文工作者活得更自在、更瀟灑、更自主、更美麗。所以,即使像賴純純老師這種在主流社會、藝術界裡面是備受肯定的,藝術史上一位經典的人物,來到台東還是會被太平洋、這山跟海之間的土地吸引。她一直談到「來到這裡,很多她以前要很久才能達到的某些境界,好像天生在這邊的女性本身就具備,一種母性的力量,更張揚、更自在,完全不會害羞去展現自己的能力跟自信。回到展場想提出的宗旨,反而是在一個邊緣的地方,更容許各種差異去對話、進行交流、彼此欣賞,互相共生的場域。





空間設計與同為母親的藝文工作者



在展示空間上,以策展人所規劃的台東美術館為例,由於空間本身是兩個大的區塊,分為山歌廳與海舞廳,前者比較方正,非常挑高,整個牆面都是漆黑色的;後者剛好相反,長形的空間帶有強烈自然光,牆面也是白色的,因此在做整個展場的布局和考量時,佈展統籌葉宗哲先生提出自己的論述,他第一次製作都是女性藝術家的展覽,並以女性為整個論述核心,對他來講也是一個很有趣的挑戰,就建議把整個展場設計做出變化,山歌廳的整個展牆為一個女字的排列,走到海舞廳時,完全是以人字形來作展牆的排列,所以我們在這一個展場的設計是這樣在思考的。

山歌廳展出作品《紅地毯—走向光明的未來 》



薪火相傳_2022策展人李韻儀



李韻儀於1999年進入成大藝研所,適逢指導老師的老師簡瑛瑛策畫2000年的女性藝術展,老師則帶班上同學去看展覽,她感受到台灣的女性藝術走進了一個新的里程碑,對她來說2022年的展覽像是在經典回顧與致敬的意味。當年的展覽與研討會的論文集啟蒙了她對藝術的熱愛,也影響了這次的作品規劃。例如汪曉青的《母親如同創造者》在20年前正處萌芽階段,她也陸續在往後的文獻中看到系列作品,令她印象深刻。本次在選件時藝術家只提供最後一件2022年她和兒子在家庭的擺拍,經過兩方討論便決定呈現20年來的所有作品,也是大家都最滿意的結果。同樣身為母親的李韻儀也在藝文工作環境中征戰多年,完全能體會汪曉青系列作品的精隨,並在養育孩子又一邊工作的過程中越活越美麗,作品中的兒子變成獨立完整的個體,就像這個系列的作品會一直延續下去,讓人充滿無限的感動與鼓舞的力量。




女藝會與台東當代藝術的對話



在台東美術館和史前館有很多在地的、生活在這裡的創作者,特別是原住民的創作者的合作展出,在台東美術館的部分,一進門就是太魯閣族林介文的編織物呈現,利用回收物加上衣物當編織物,突顯女性生活與家庭記憶的總集。饒愛琴生活在東海岸,非常自在、努力,勇於嘗試各種媒材的創作與發表,雖然他的作品不見得會去談論文化傳承,或是比較大議題、大敘事的內容,往往是個人生命的回憶,或是他怎麼去面對他自己的創作和人生,突顯美和自然對應的部分,同樣也是意識部落的成員,這對她來說也是很重要的生命轉捩點。其他的創作者,如Tiffany Singh和張瑞頻是跟在地婦女或世界各地的少數婦女合作,將自己的生命和成長記憶,融合少數民族或弱勢婦女,以社區合作的形式共構出很特別的敘事方式,恰好與林介文的作品產生對應。


另一方面,史前館因應史前文化的緣故,館方本來就蠻希望有多一點在地的原住民藝術家參與,策展人簡瑛瑛和賴瑛瑛老師在20年前遇到的原住民女性藝術家沒那麼多,在主流社會能接觸到、碰觸到的原住民藝術家就已不多,這次就特別希望可以有更多的對話性。展場的三個主題中,原住民的比重非常大,可以說是當代最強的原住民女性創作者、例如峨冷‧魯魯安(安聖惠)、武玉玲、米類‧瑪法琉、哈拿.葛琉、魯碧.司瓦那等,都是非常大器且女性能量很強的創作者,很開心的是在開幕當天聽到元老級的藝術家也被原住民的張力深深的吸引與震撼,讓她覺得這次的藝術品對話充滿意義,也能互相激勵與交流。




藝術家:峨冷‧魯魯安(安聖惠)



2000也是千禧年對全世界而言都是一個重要的轉折,例如意識部落的誕生,促成東部成為台灣藝術家嚮往、集結的地方,同時間很多在都市裡面的替代空間實驗結束以後,慢慢往東部集結,包含返鄉的這些原住民創作者開始回到部落。另一方面,女藝會裡女性力量的成立、集結,很多在上一個世紀是邊緣的、弱勢的,或自己的聲音不容易被聽見的群體,開始自我凝聚、自我對話、自我增生,甚至互相共生,連帶產生資源共生。



透過這次的「愛與希望2022世界女藝匯流藝術祭」將不同的議題串聯,希望將一個更遼闊的,如同意識部落的狀況,不見得需要有一個很明確的組織或機構,例如沒有組織章程、界線、定義,而是在群體性的這種力量,透過更野性的環境更貼近自然與人的本質,在集結過程中被彰顯出來,容許各種定義、差異在裡面進行對話,才能夠衍伸新的可能性。



女藝會是每兩年,會重新改選一次領導團隊,賴純純老師的任期即將結束,期待下一任的理事長的計畫與視野,藉著此次展覽打開一個新的可能性,讓後面的女藝會注入新活力,就是像是撒下一個種子,把這個希望種下去產生更多可以擴散的可能。



Comments


bottom of page
Art Map e-newsletter subscription form
Add other subscriptions/Unsubscribe
Reasonable Spread: Email marketing and newsletter management t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