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陳沛妤
圖/ 台灣女性藝術協會提供,攝影師闕宇良拍攝
藝術家:峨冷‧魯魯安(安聖惠)
一直以來都很感性的安聖惠,多年來的作品經常觸及女性身體內部的議題,從外部的竹製休憩區得以包覆到此一遊的旅人以來,到花的器官與子宮的形體強調女性孕育的包容呼應,近年更將此議題延伸到海洋與生命傳承的連結。而一貫的編織手法逐漸累積至另一種境界,本次作品以魯凱語彙中的Gibaili,意指生命,智慧,及各種能力的賦予、上天的禮物、長輩對子孫的疼愛呵護、對親密的人的疼愛,在行為上以女長輩對後輩的疼愛或是祝福心態,以手觸及晚輩代表女性的器官,藉以感受彼此的連結,也是漸漸失傳的獨有習俗。垂墜的線條由魯凱傳統服飾的概念而來,也象徵傳遞母子之間連結的臍帶,水滴狀的裝置,如同母親的子宮,孕育、滋養新生命、賦予愛與能量,也象徵展新生命開啟與世界探索的起源。
Gibaili–生命的傳承 (棉繩、尼龍繩、毛線、金屬、石頭;尺寸依場地而定;2021)
藝術家:Tiffany Singh & 張瑞頻
來自紐西蘭的藝術家與台灣藝術家的交會與衝撞,不約而同使用刺繡、縫紉與拼布等方式,在每一趟旅行中選取當地最具特色的布料,也融入自己家鄉或個人生命記憶中的特殊布料,將之拼湊成長條的形狀,而每一塊布料的花色各自說明了自己的國家與文化脈絡。本次是這件作品的首展,特別與都蘭部落的阿美族藝術家哈拿.葛琉合作,並使用阿美族傳統房屋的形式打造布料展示的視覺裝置,再融合雙頻道投影敘述藝術作品生命週期的典藏過程,此一行為審視了時間、旅行和母性的概念,並探討女人面臨的挑戰,以及東方傳統悠久的靈活和力量。Tiffany特別提到,他將鹽巴鋪在地面上,讓影像的投影透過布料穿透在純白的地面,象徵著南島語系及整個太平洋的連結,透過最基礎的鹽來串連彼此的命脈。
紅地毯—走向光明的未來 (複合媒材裝置;尺寸依場地而定;2022)
藝術家:饒愛琴
從小到大,「愛琴」這個名字對她來說一直都很矛盾,成長在極度保守的年代,連牽手都被視為禁忌的社會觀感下,她的名字常常成為同學嘲諷的主題。直到有一天,她發現希臘有一個地方叫愛琴海,到當地旅行的過程中更驚豔到,當地土質色澤與龍潭家鄉的紅土有著一樣美麗的紅,這讓她一直以來對自身文化的耿耿於懷有了轉變,沒想到在遙遠的異鄉也有一樣的連結,無論是命名與土地,而且還能展現出優雅又獨具特色的國際風範。回到台灣後決定用家鄉紅土以及自己身為女人的形體,製作出一幅幅剪影般美麗的聯畫,為此,她替作品多年來交織的心境譜了一首詩,浪漫的談論海洋、情感與眼淚,與展品穿梭在展示空間中。
雨淚 (龍潭家鄉紅土、棉布、棉線、壓克力顏料;2010)
藝術家:哈拿‧葛琉
阿美族語中的Masi’ac是形容漲潮與退潮交替時刻,生活在潮間帶的生物必須趁著這水流強又亂的短暫時刻覓食、求偶,也象徵著海洋民族面對流動、循環、毀滅、不定形、包容各種差異等特質的生存美學。在都蘭部落長大的藝術家哈拿‧葛琉結合海洋民族婦女的潮間帶採集活動、苧麻線染色到集體鉤織創作,編織出許多日常生活中可食用的物件,如海兔、海參、海珊瑚、夜光螺和附在岩礁的諸多壁螺,有時也能捉到海鰻、螃蟹、章魚等。藝術家以系列作品的方式將此概念與阿美族的日常文化融合發展,進而探討生態環境如何永續的命題,在阿美族海女代代相傳的採集生活中,食物獵取不只是生命的延續,更是具有互助、分享的生活方式。本次作品是較為完整的呈現,不僅呈現原有的海洋生物,更擴展海浪的視覺波動,代表對女性及母親的尊敬,另外更開啟了父親的系列,未來試圖透過家族的生命經驗告訴世人阿美族的美麗文化。
嗨海「海女」生活(複合媒材;尺寸視場地而定;2022)
魯碧‧司瓦那
「Falucu」是阿美族語裡的心,也是魯碧‧司瓦那深深喜愛的一的單詞,時常作為座右銘提醒自己時時刻刻要強調內在靈魂的「隨心之流,心之所是」。自2002年的「意識部落」開始,她喜愛居住在純天然的山林或海洋之間,感受來自各種能量的靈光,這些感受也經常在她的創作元素中出現。本次作品在視覺上呈現純淨的白,一旁的兩個球型像似浪花朵朵,又像海洋仙女的白紗嫁衣,兩條從天而降的多角度曲線,單看猶如精緻的奇幻精靈,從光影折射出的影子卻又像自然界中的植物與生物,一同在展覽空間中閃耀,呼應她成熟又美好的初心。
《花露初》絮 (複合媒材;尺寸視場地而定;2022)
逗小花
雖然「女妖」一詞在文字中已帶出女字的性別意涵,對逗小花而言卻不只如此,她認為不論性別,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的內在女妖,並不是刻板印象中的女性妖精,而是心中關於陰性情感的變體,無論男女都會存在,妖則表示內在保有對日常事物轉化與想像的能力,猶如藝術家的天馬行空。而這件錄像作品則強調以自身女性主體的內在動能與視野,透過視覺實踐的觸發,啟動一則則傳說式的文學想像,並且,透過循環的方式擴充成為新的視覺經驗。片中作者加入說書人的角色,透過聲音的傳遞訴說,將文字立體化、劇場化。為視覺、文學與表演的整合之作。
女妖森林(動態影像:23min 49s;2020)
吳垂娟
視覺上的第一眼所看見的是一位身著日本服飾的男性側臉在前方,後面並列幾位中國傳統服飾與現代服飾的女性身體。藝術家認為,男性代表著家族中父權時代也是日殖時代的傳統,身為女兒的她雖然也在這樣的傳統孕育中成長,內心卻可望成為新時代的自由女性,而畫中的黃色小花象徵著女性的生命之花,中央的溪流分隔著左方的守舊與右方邁開大步走向未來的新潮。畫中央最時尚的穿著以及特別出現的手掌,是她將自己放入畫中的寫照,期待自己能突破各種框架,迎向更多彩的人生。
土地上的旅人(全麻/油彩;116.5 x 91 cm;202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