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usan So 評Slowdive

文:Susan So 。樂隊The Bird Catchers核心成員,正在自修印度Sitar (希望能學有所成...)。懷著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音樂熱情,矢志用文字分享藝術。


圖/ YN Dali & Vic Shing


六七八月一向是樂隊樂迷的「多事之秋」。大小國際樂隊忙著巡演全球;周遭地區的音樂節如Fuji Rock、Summer Sonic等搞得起勁;自由行更強化市場的消化能力,當然還需要有一班搞手給力爭取。近年香港幾乎成為大Band東遊的必經之站。年初蹬鞋(Shoegaze) 祖師級樂隊Slowdive歷史性重組後,三、四月就傳來佳音,鍾情為獨立樂隊穿針引線的搞手Songs for Children宣佈,Slowdive完成日本Fuji Rock和台北演出後,會造訪香港呈獻一夕Concert,為樂隊的首度亞洲之旅劃上句號。


Slowdive成軍於1989年,在80、90年代的時代夾縫中為獨立音樂孕育Shoegaze風格,與My Bloody Valentine被共尊為「開山蹬腳祖師」。樂隊活躍期不長,隨即分裂為Mojave 3和Monster Movie二隊,各自在Dream Pop與獨立民謠領域發揮。 Slowdive含蓄內斂,但對近20年的音樂影響意義深遠。深究起來,Post Rock、Ambient、Drone等樂風都能夠與Slowdive的蹬鞋風格沾上邊。


2013年,My Bloody Valentine與我們擦身而過在台北開騷。事實上,不少香港樂迷都願意付上機票、假期蜂湧至台灣一睹為快。有見樂迷的強烈渴求,相信搞手也參考了其他蹬鞋樂隊的前車之鑑。2014年,樂迷終於得償所願, Slowdive登陸九展引證了香港在國際音樂地圖上是一個蹬鞋重鎮。再有誰敢說Shoegaze在香港沒有市場?



就獨立音樂而言,當晚的人數及現場氣氛堪稱是盛況。原以為是從八、九十年代走過的中年人是今次Concert觀眾的中堅,其實年齡份佈卻比想像中平均。我相信來的八、九十後(筆者在內)都未真正見證過Slowdive當年平地一聲雷的輝煌,但他們來聽Shoegaze的初衷卻無容置疑。不是Jarvis Cocker、Liam Gallagher,Slowdive內斂沒有張力、沒有風采,她內斂得沒有一點被人崇拜的理由。包裝她的就只有音樂,一種標本式、教科書式、原生態式的Shoegaze音樂。蹬鞋代代有人出,The Pains of Being Pure at Heart、Alcest、Asobi Seksu、A Sunny Day in Glasgow一直為門派開枝散葉。樂迷常見以蹬鞋門徒自居,卻鮮有說自己是某某單位忠實擁蠆。門徒們有容乃大,是Slowdive這樣的元老還是後起之秀其實都不再重要,只要能玩出模糊而細膩的音樂觸感就來者不拒。


Slowdive幾乎是Shoegaze的代名詞,因此我們來捧的就不僅僅是一隊樂隊,而是她背後代表的抽象音樂Genre。


評論場次:2014年7月28日/晚上8時/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

Comments


bottom of page
Art Map e-newsletter subscription form
Add other subscriptions/Unsubscribe
Reasonable Spread: Email marketing and newsletter management t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