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覽回應當代館周遭的街區空間的討論,若說空間本身及空間中的物件,乃至於空間的產業發展等,都可能成為歷史意義下的賦格,那對密碼進行解碼的行動並不單純是科學的,而是倫理的。在與9位攝影創作者對話的過程中,他們談到了在本次展覽中缺席,位於中山北路另一頭的「條通」商圈(原名「大正町」,模仿日本京都的都市規劃設計)。「條通」商圈空間中棋盤式的城市規劃基底及空其留存的濃厚日本語彙,交雜著國民政府來台後外省文化的進入,再到1950年代韓戰爆發,因美軍協防台灣而湧入所造成新型消費空間(也包含酒吧、性產業休閒娛樂)。缺席的原因在於,攝影並不總是無孔不入。每一張攝影所提交的並不單純是景框內的對象,而更包含著——攝影者/觀者「在哪裡看」,以及「能看到哪裡」,「是否願意被觀看」,「能否卸下防備而顯露真實」等等倫理關係。
何鴻志《暗訪》2
夜間拍攝街區>何鴻志《暗訪》
「城市密碼・台北賦格」的第一件作品《暗訪》以夜間拍攝街區城市景觀作為整個展覽的開端,以此回應攝影的視覺觀看與城市的關聯。創作者何鴻志提到,夜間拍攝與日間最大的差別,是訊息的靜止與流動。「日間像是動態影片,而夜間則更像是攝影」,因為所有的事物都靜止下來,彷彿進入睡眠的狀態。這種借用睡眠隱喻的城市觀看,即透過運動與靜止相互辯證而闡述的視覺命題,不禁讓人想起陳玉勳導演在「記憶三部曲」的《消失的情人節》(My Missing Valentine,2020)中總是在脖子掛著相機,最終進入彷彿時間暫停的縫隙而「多了一天」的阿泰。何鴻志並不打算用高速快門與城市進行競速來對決,反倒降速,相較於大街的高速變化,藉由長時間的曝光,讓更緩慢的巷道時間,獲得更多凝望。這種降速且漫長的攝影觀看,嘗試調節已然被速度馴化至疲乏,只能等待新景觀方可刺激的視覺機制。
水島貴大《巷長們》
中山捷運站旁>水島貴大《巷長們》
第二個組構設置於中山捷運站旁,由日本攝影創作者水島貴大的《巷長們》,及位在老爺會館八樓臺灣攝影家陳淑貞的《老爺狂想》所組成。《巷長們》藉由赤峰街上光能里陳靜筠里長的引薦,認識了這些世代皆生活於此空間的巷長(或其家人)們,在其居生活空間中,藝術家以閃燈直打的方式為其拍攝環境式的人像攝影。這一拍攝計畫彷彿像是將埋藏於中山區赤峰街區代代相傳的網絡線抽出;空間中匯集所有老舊及現代風格材質的混雜狀態,包含牆上張貼的日本老式海報、書法匾額的落款題字、臺灣水果紙箱的印刷與設計樣式等等,其與後方愛迪達的發光招牌、女韓星宋智雅產生高度曖昧的呼應及對比。
藝術家以手繪介入的手法,讓自身成為外來者現身於照片中,作為二次在場的證明,藉由繪製這一再閱讀的行動(所有對於攝影圖像輪廓的描摹、文字的補述等),呈顯出超越機器記憶的肉身記憶。
與《巷長們》背道而馳,陳淑貞的《老爺狂想》將自己侷限在歐風建築的老爺酒店客房內,以微觀的特寫拍攝三天兩夜的時間記錄,讓攝影行動成為回應空間的鏡子。即便現代空間掃除了所有可能的歷史痕跡,城市中的身體卻已然是一棟棟的行動歷史博物館,問題只在於如何將身體內部的記憶喚醒。影像中,圓形的框破壞了矩形窗/框指向外部的視覺語彙,也喚起我們對於巷口的轉角鏡、旅館門上帶有窺探意味的貓眼等朝向內部的視覺經驗。
✍️加入我們「大評論家計畫」,詳情:https://www.artmap.xyz/main-page-junior-art-reviewer
文 | 沈裕融(華梵大學攝影與VR設計學系助理教授)
圖 | 藝術家及台北當代館提供
主辦單位 | 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台北當代藝術館
場地 | 當代館西側巷道、老爺酒店、中山站四號出口、心中山線形公園
時間 | 2023年9月13日至2023年11月19日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