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起,臺東縣政府文化處以「交會地方。藝駐共創」為核心,媒合地方文化館與藝術家進行駐地創研交流計畫,透過藝術結合地方獨有的紋理,嘗試與地方合作創作展示。
歷經三年的藝術創作者駐地創研計畫,主軸自「復返」到「複復返」,透過藝術進駐,不僅重新向地方學習所在海洋與土地的節奏,也重新思考地景上的人所扮演的角色。在復返的時間軸上,有人駐留,有人從土地上長了出來,匯集在臺東這塊土地的人們要怎麼「絆」。
邁入第四年的藝術駐地計劃,從第一、二年由計畫團隊安排兩組藝術創作者進駐地方文化館。第三年開放藝術創作者投件,進駐的館舍也新增到三個。今年度的計畫中著重在地方館舍的參與量能,以公開報名的方式,鼓勵更多地方館舍參與其中,並延續去年徵選藝術創作者的方式,在評選階段之前,進行創作者與館舍的媒合,促使他們共同提出駐創計畫,期望這樣的方式可以提前讓各方先理解彼此,建立起更深入的合作基礎後再進入計畫執行。
經歷年初地方館舍徵件、藝術家徵件、媒合即評選本次《怎麼絆》藝術駐地計劃由羅聿綺、陳昱蓁、李沛倫、賴有豐四位藝術家分別進駐於長濱烤茶地商行、土坂友善店家與饒愛琴伊命工作室。藉由各自擅長的媒材、創作視角及能量,與在地「絆」在一起,透過地方學習及互動的經驗,以創作進行對話。
賴有豐於愛伊工作室舞蹈編排
長濱烤茶地駐地交流會
與土坂族人共創型版印染
| 駐地的兩個月期間藝術創作者在各駐地因各自擅長的媒材不同,在田野調查與創作過程中展現了不同的狀態。
駐地於土坂的藝術創作者陳昱蓁及李沛倫,進駐期間參與地方田野調查、小米收穫祭也舉辦了兩場工作坊。駐地期間藝術創作者深感居民與土地的連結,進而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為何?又是以何種方式與自然共存?以這兩個問題作為核心開啟這次駐地作品的創作。其成果展「種籽落地」中除了藝術家的作品外也有與地居民及藝術家周勝賢共創的作品。駐地藝術創作者李沛倫的「說書」以部落口述故事的過程為主軸,一本名為『說』的書,亦譯作「說一本書」,通過口述,他們已經成為了書寫者。藝術創作者陳昱蓁則以家屋開始向內思考家對個人的意義,與向外以家屋為單位串連起來的部落系統,經由觀看位置與早晨灑下的陽光,讓作品展現其中的意義。
駐地藝術家陳昱蓁金工創作
駐地藝術家李沛倫手抄紙創作
土坂種子紙交流工作坊製作
家屋裝置創作
藝術創作者羅聿綺是擅長食物語言的創作,這次住地的位置是長濱的烤茶地。烤茶地在長濱也從事旱稻及酒麴的復育。在食物上都有鑽研的藝術創作者及地方館舍,工作坊就和土坂有不同的交流方式。「釀絆工作坊」中一開始聿綺就介紹了他如何從家裡廚房走上食物藝術的歷程。究竟食物藝術是什麼,也邀請烤茶地的負責人凱莉分享。凱莉說著母親如何帶著她跟大自然說話。也說著自己如何堅定的要把田種回來。從穀物耕種、酒麴培養、教育分享,要讓人理解整個文化脈絡,一起分享真正的酒。工作坊的另一個重頭戲是聿綺邀請了馬太鞍團隊來到長濱和大家分享酒麴植物,最後也與參加者一同交流各自釀的酒。
羅聿綺在地旱稻處理學習
羅聿綺在地米釀學習
〈釀絆〉駐地交流會實作
〈釀絆〉駐地交流共創
計畫四年來首度有藝術創作者進駐到另一個藝術家的空間,這個組合是賴有豐及饒愛琴伊命工作室。擅長肢體創作的有豐,在駐地前期除了參與卡大地布部落的文化成長班外,也花了很多的時間在走訪知本各地,及查閱知本傳統地名與其意涵。最後選擇知本溼地作為他的創作主軸,知本溼地作為卡大地布的傳統領域在文化歷史脈絡上有的重要的地位,近年來也遭遇知本光電案等事件。有豐透過文獻回溯這片土地曾經發生過的事件,打開五感去感受現場所給的回饋,回到山上的工作室繼續反芻著儲存在感知中的能量。作品中的舞蹈及錄像即是他駐地兩個月所想的展現。
賴有豐駐村房間舞蹈編排
賴有豐知本溪舞蹈編排
賴有豐知本國小舞蹈工作坊
賴有豐知本駐地成果發表交流
今年度的藝術駐地創研計劃三組藝術創作者與地方館舍,在整個駐地期間展現截然不同的互動方式,帶來的成果展現也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透過藝術能量的挹注,每個在地都獲得了新的契機,讓當地有不一樣在發現的可能。
「怎麼絆」藝術駐地創研成果發表會
日期/時間 | 2024年10月30日(三)下午13:30~17:00
地點 | 就藝會二樓多功能教室( 台東縣台東市更生路416號)
歡迎對今年度藝術駐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一同來到現場共襄盛舉。
(臺東縣政府 廣告)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