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Meet The Team
大評論家


柏森

鄧皓天

Haynie Sze

馮以力

陳臻亮

![JRP website [Recovered].png](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4c1fe5_cbd19dc4e9024e89bc370fa6f281f654~mv2.png/v1/crop/x_1500,y_3154,w_3705,h_614/fill/w_601,h_100,al_c,q_85,usm_0.66_1.00_0.01,enc_avif,quality_auto/JRP%20website%20%5BRecovered%5D.png)
大評論家
大家評論

收藏特輯(三) | 藏家是藝術的保管人,不僅僅是所有者 | 專訪比利時收藏家瑟瓦斯
在英國《觀察者》(Observer)雜誌最新發佈的「2024年藝術界最有影響力人物榜單」上,比利時收藏家瑟瓦斯被列為「藝術商業權力人物」(Business of Art Power List),被譽為「比利時最敢說的收藏家」,他對被大牌畫廊和富豪藝術家壟斷的藝術界充滿質疑,...

大評論家 | 全球MeToo運動沒解構到的卡門 | 香港藝術節《卡門》
1875年3月,喬治·比才的《卡門》在巴黎喜歌劇院首演,卻遭到了法國上流社會的唾棄——究竟是難以接受一個抽菸調情的吉普賽女郎登大雅之堂,還是害怕於底層女性在歌劇舞台上奪取敘事主導權的「不」字宣言?一個半世紀後,當香港藝術節以忠於1875年之名復刻這部歌劇時,時代語境的轉換已...

表演藝術觀察筆記 | 綠葉劇團 | 叩問傳統·思考當代 | 身體訓練研究計劃 (三) | 印度梵劇經典:庫提雅坦
綠葉劇團的訓練課程進入第三單元,秉持「叩問傳統,思考當代」的宗旨,阿達繼而把焦點轉至發跡於印度喀拉拉省的傳統戲劇庫提雅坦(Kutiyattam),邀請了世界聞名的藝術及劇場創作家兼德國漢堡戲劇學院 (Schule für Schauspiel Hamburg)...

大評論家 | 香港藝術節 | 孰善孰惡:從心理分析淺談《罪與罰》中黎政歧的毀滅
江山易改,但人性始終難變,經典之所以經典,在於它對人性刻畫之深刻跨越了時代。2025年的香港藝術節把《罪與罰》這套經典IP再度搬上舞台,經過編劇菲利普.布林及導演鄧偉傑的改編成當代的香港背景。大雪紛飛的彼得格勒換成了灰暗冷峻的當代都會,殘破不堪的小單位成了一張木板間隔的劏房...

大評論家|52秒,最後化成 NG|香港藝術節 |《靈犀捕手》史葛 · 蕭凡
今年香港藝術節節目之一,由蘇格蘭藝術家史葛 · 蕭凡(Scott Silven)帶來的《靈犀捕手》,標榜「糅合幻象、讀心術丶催眠術及戲劇」,讓觀眾在一浪又一浪不可思議之中,感受連繫心靈的緣份。 ✍️加入我們「大評論家計畫」,詳情:...

大評論家| 新加坡藝術家何子彥| 從盧森堡到香港_重構東南亞的幽靈敘事
2025年3月,新加坡藝術家何子彥以兩場重量級展覽——盧森堡現代藝術美術館(Mudam)的《Time & the Tiger》與香港M+博物館幕牆專案《戲夜尋謎》——再度引發國際藝術界對東南亞當代藝術的關注。兩場展覽連同香港馬凌畫廊同步推出的個展《三界:怪物,鴉片,時間》,...

電影 |《被接住的思念》| 拜託你回來吧 ! 沒有你我無法前進
由草野翔吾執導的《被接住的思念》是一部改編自中條てい的同名小說「アイミタガ イ」的電影,「アイミタガイ」這個古老詞彙現今不常見,甚至許多年輕人都沒聽過,透過主角秋村梓的奶奶口中說出來,解說了這部片名所表達「彼此扶持、互相體諒」的精神所在。 ...

收藏特輯(一) | 歐洲第一藝術收藏中心:瑞士和比利時
比利時在收藏界遠近聞名,擁有全球密度最高的收藏家,人口僅1100多萬的歐洲小國,人均收藏家量世界第一,與另一個歐洲收藏國瑞士齊名。「參加拍賣會的人以講法語的比利時人、瑞士人、法國人居多。在當代藝術收藏中,比利時人和瑞士人所占比例最高」,作家薩拉•桑頓在《藝術世界中的七天》中...

藝術月 | 藝術不是裝飾品,而是用來迎敵的武器 | M+博物館 |李明維:如沙的格爾尼卡
有「現代藝術大師」之稱的畢加索,其繪於1937年的立體主義代表作《格爾尼卡》(Guernica),控訴了德軍和義軍在西班牙內戰中對格爾尼卡城人民的殘暴殺戮,至今仍被視作反戰、反納粹的象徵。最近,這幅在藝術史上有深遠影響的曠世傑作,便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重現於香港M+博物館。由旅...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