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復刻版 | 專訪 | 專題

大評論家 | 全球MeToo運動沒解構到的卡門 | 香港藝術節《卡門》
1875年3月,喬治·比才的《卡門》在巴黎喜歌劇院首演,卻遭到了法國上流社會的唾棄——究竟是難以接受一個抽菸調情的吉普賽女郎登大雅之堂,還是害怕於底層女性在歌劇舞台上奪取敘事主導權的「不」字宣言?一個半世紀後,當香港藝術節以忠於1875年之名復刻這部歌劇時,時代語境的轉換已...

大評論家 | 香港藝術節 | 孰善孰惡:從心理分析淺談《罪與罰》中黎政歧的毀滅
江山易改,但人性始終難變,經典之所以經典,在於它對人性刻畫之深刻跨越了時代。2025年的香港藝術節把《罪與罰》這套經典IP再度搬上舞台,經過編劇菲利普.布林及導演鄧偉傑的改編成當代的香港背景。大雪紛飛的彼得格勒換成了灰暗冷峻的當代都會,殘破不堪的小單位成了一張木板間隔的劏房...

大評論家|52秒,最後化成 NG|香港藝術節 |《靈犀捕手》史葛 · 蕭凡
今年香港藝術節節目之一,由蘇格蘭藝術家史葛 · 蕭凡(Scott Silven)帶來的《靈犀捕手》,標榜「糅合幻象、讀心術丶催眠術及戲劇」,讓觀眾在一浪又一浪不可思議之中,感受連繫心靈的緣份。 ✍️加入我們「大評論家計畫」,詳情:...

大評論家 | 香港藝術節 | 雷雨 | 無法回到曹禺的文藝大喜劇
1934年,曹禺挑戰倫理禁忌經典之作《雷雨》問世,轟動文壇乃至整個社會一時,也為中國現代戲劇史開啓新的一頁。作為哀「天地間的殘忍」、曾讓無數觀眾潸然淚下的文藝大悲劇,曹禺大概不曾想過在九十年後的今天,由香港藝術節委約及李六乙導演、揚言「回到曹禺」的新版《雷雨》,竟成為一部被...

大評論家 | 香港藝術節 | 《TIME》| 坂本龍一和高谷史郎的非線性時間劇場
「我想這也一定是跟時間的悖論也有關吧。黑格爾的辯證法,你否定了A,有抵抗着相反的B,最終就會朝著C走過去,但是這種一開始將原因與結果切想好的想法,本身就已經內含了時間的幻象。」——坂本龍一《我還能再看到幾次每月?》 ✍️ 加入我們「大評論家計畫」,詳情:...

香港藝術節 | 藝妓,使「美麗」一詞得以真正的具象化 | 日本傳統藝能——長唄與藝妓
3月8日於南蓮園池觀看了第53屆香港藝術節節目《日本傳統藝能——長唄與藝妓》。置身於真正的日本庭園中, 與藝妓們的距離被空間打破,於是, 傳統藝術與文化得以被重塑, 猶如被賦予新的生命般, 有了人的溫度, 又不忘那些傳統社會中遺留對女性的固有審美。 ✍️ ...

大評論家|真的很眼花撩亂,都是魔術嗎?|香港藝術節《鐘聲與魔咒》
維多利亞.帝埃雷.卓別靈(Victoria Thierrée Chaplin)創作,香港藝術節節目之一的《鐘聲與魔咒》,標榜「糅合形體、舞蹈、魔術、喜劇」,為觀眾帶來一場錯覺盛宴。 ✍️ 加入我們「大評論家計畫」,詳情:...

大評論家|愛神自編自導自演,全程掌鏡|香港藝術節《希波呂托斯》成功抹去當代觀眾之於古希臘劇作的距離感
人的命運由誰掌控?今年香港藝術節戲劇節目之一,由希臘國家劇院、雅典藝術節與利高福斯聯合製作的《希波呂托斯》,標榜「原裝古希臘悲劇當代詮譯」,帶領觀眾窺探二千四百年前尤里庇德斯(Euripides)的警世劇作。 ✍️ 加入我們「大評論家計畫」,詳情:...


大評論家 | 放棄會不會太早了 | 空音央 | 青春末世物語
原以為這會是一部怪離、困於自我、叛逆、御宅族,最後還要面對壓抑、變態甚至自殺的年少人生的青春電影。日本音樂大師坂本龍一之子,導演空音央,卻逆轉觀眾對片名解讀的錯誤想像,叛逆無罪、青春有理,《青春末世物語》透過年少無知的理想追求,徹底檢視了大人被扭曲、盲目遵從社會規範的病態。...

2024 NTT Arts NOVA | 台灣 | 柯妙婷 | 一切終歸寂靜 | 臺中國家歌劇院 | 短評:坂本龍一⨉高谷史郎的TIME
「時間」是什麼?不同的視角下「時間」有著不同的面貌,有時是排序的時間,有時是現象的時間,是物理或哲學的時間,各有不同的定義。坂本龍一的《Time》是他對「時間」的思考,音樂創作本是時間的藝術,他將音樂轉化成視覺,樂譜是音樂的終始,從起點至終點。 ...

大評論家 | 台灣 | 時間作為一種意識 | 臺中國家歌劇院 | 坂本龍一⨉高谷史郎的TIME
於三月八日至十日,連續三天在台灣台中歌劇院上演的舞台劇(又被形容是一部無歌詞、非受限制的「歌劇」),以夏目漱石的《夢十夜》為發想核心,坂本龍一的樂曲,淆合了「時間」觀念,帶領觀影者重新進入思考的方向。 ✍️加入我們「大評論家計畫」,詳情:...

設計 |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 60 週年成立晚宴 | 見證香港設計史重要里程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迎接成立60周年,搭配了一系列的精彩活動當中包括《One To Ten》傑出校友設計以及全球設計創新研究展覽等等,並於11月29日假位於中環的The Henderson的Cloud 39宴會廳舉行一場盛大的晚宴,共同見證設計學院的重要理程。晚會雲集香港商...

Art Plus |專訪嘉義市立美術館館長陳佳琦 | 身份轉換後保持初衷,從機構出發
近年來備受國內外好評的嘉義市立美術館 (下稱「嘉美館」) 於2024年6月13日宣布,長期專注於視覺藝術與攝影史研究的陳佳琦博士接任館長。對陳佳琦館長而言,從研究者身份轉換到館長,她要以嘉義市立美術館為主體,傾聽各方意見,重新彙整機構過去的成果。面對美術館自開館以來建立的新...

Art Plus | 專訪臺中市立美術館館長賴依欣 | 臺中綠美圖創造藝術與閱讀相遇的體驗
一片純白落於翠綠之中,在流動繁華的城市中顯得格外耀眼,由 2010 年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日本知名建築師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SANAA 建築事務所)所打造的圖書館,後持續與台灣劉培森建築師事務跨國合作,打造臺灣第一座美術館與圖書館共構的建築。臺中市立美術館與圖書館所建構的「...

專輯 | 第60屆威尼斯雙年展 | 臺灣館 (三之二) |專訪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王俊傑
1997年,台灣館提出五位在台灣當代藝壇持續創作,企圖心旺盛的中、青輩藝術家:吳天章、姚瑞中、王俊傑、李明則和陳建北代表參加威尼斯雙年展。以「台灣‧台灣:面目全非」為主題,將台灣分歧多元的歷史、社會、政治生態,以「面」、「目」,「非」可「全」然預期的有趣反照,對新美學提出質...

香港藝術節 | 戲劇 | 麥子 | 從妻目前犯到眾目睽睽 | 《茱莉小姐》
曾在心理測驗中看到這類情景題:每當讀到關於出軌的故事,你會代入以下哪個角色——出軌者,被出軌者,還是第三者?有時我會想,這種問題存在著漏洞,因為當中涉及非讀者所能控制的因素,例如作者選擇敘事的角度。 改編自瑞典劇作家史特林堡,刻畫三角情欲角力為原型的世界名劇—《茱莉小姐》,...
![[2023台北雙年展]專輯 (三) | 小世界 | 台灣 | 台北市立美術館 | AI是一場炒作?AI是台抽象機器?-- 記Samia Halaby 與鮑藹倫對話](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4c1fe5_d6abefadce7544b39afc2641177ec00b~mv2.png/v1/fill/w_281,h_210,fp_0.50_0.50,q_95,enc_avif,quality_auto/4c1fe5_d6abefadce7544b39afc2641177ec00b~mv2.webp)
[2023台北雙年展]專輯 (三) | 小世界 | 台灣 | 台北市立美術館 | AI是一場炒作?AI是台抽象機器?-- 記Samia Halaby 與鮑藹倫對話
2023年台北雙年展開幕的首個週末, 在策展人的安排下,美國電腦動態藝術的先驅 Samia Halaby(哈拉比)和香港錄像藝術家鮑藹倫進行了一場對話。哈拉比是位抽象畫家,強調藝術對於純粹表達和情感傳遞的力量,而在畫布上創造色彩和形狀,是一種對外部世界的「抽象」再現。鮑藹倫...
![[2023台北雙年展] 專輯 (二) | 小世界 | 台灣 | 台北市立美術館 | 小世界裡的老靈魂](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4c1fe5_e881f3b9e95743fc80a4c2510fa74ecb~mv2.png/v1/fill/w_280,h_210,fp_0.50_0.50,q_95,enc_avif,quality_auto/4c1fe5_e881f3b9e95743fc80a4c2510fa74ecb~mv2.webp)
[2023台北雙年展] 專輯 (二) | 小世界 | 台灣 | 台北市立美術館 | 小世界裡的老靈魂
定居紐約的巴勒斯坦裔抽象畫家Samia Halaby (薩米亞.哈拉比),自1950年代末展開她的藝術生涯,被視為電腦動態藝術的先驅。她從80年代開始使用Amiga 電腦,自學編寫應用程式,來創作動態繪畫(kinetic...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