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6年威尼斯雙年展 | 我們透過平面理解世界,也同時喪失了感知的深度 | 《鬱卒的平面》 | 李亦凡代表台灣參加2026 年第 61 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
2025 年 11 月 4 日,臺北市立美術館公布 2026 年第 61 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台灣館的參展計畫,宣布將由藝術家李亦凡代表台灣,以全新創作《鬱卒的平面》(Screen Melancholy)參展,策展人則由巴西籍策展人哈法艾爾・馮希卡(Raphael Fonseca)擔綱。展覽將在威尼斯的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展出,期間為 2026 年 5 月 9 日至 11 月 22 日。 北美館館長駱麗真 (左)、藝術家李亦凡(中)與策展人哈法艾爾・馮希卡(右)。圖像由北美館提供 從記者會的開始,李亦凡與策展人的對談便一直圍繞著一個關鍵詞──「平面」。展覽標題來自英文 Screen Melancholy ,然而藝術家與策展人都沒有選擇最直覺的中文把 Screen 翻譯「螢幕」,而是更進一步拆解為「平面」。李亦凡指出,「平面」不只指向電子螢幕,而是所有將高維世界壓縮成低維呈現的媒介,包括攝影、繪畫、電影與電腦影像在內。我們得以透過這些平面理解世界,但同時也因為它,喪失了感知的深度,李亦凡說:「這種感覺


大評論家 | 海外文物熱:外國古文明特展,為何如此火爆?| 上博古埃及與古波斯文物觀展記 (重刊)
在搶票兩個月後,終於拿到了上海博物館古埃及文明展入場券。特展一票難求,總是被瞬間一搶而空,我終於能去今年最火爆的展覽一探究竟,加入「博物館狂熱分子」的滾滾人潮。這場展廳面積3000平方米,收納788件古埃及文物的大展,已在網路和社交媒體上被難以計數的觀眾觀摩過,來現場前,可以說所有人都已在手機上看過了展覽。展覽的消息鋪天蓋地,預熱從文物還在埃及考古遺址時就開始了,文物交接、運輸、佈置的每個環節都被跟蹤報導,運輸飛機落地機場時,仿佛重要外國領導人大駕光臨,運抵上博的旅程如若城市狂歡。 ✍️加入我們「大評論家計畫」,詳情: https://www.artmap.xyz/main-page-junior-art-reviewer | 全是人,沒辦法 異域文物到來,仿若遙遠神明降臨世間,儘管沒有多少人真正懂得古埃及歷史和其文物在人類文明中的象徵意義,但「古埃及」、「金字塔」、「木乃伊」等神秘的專有名詞,總能帶來某種未知的遠古聯繫。然而在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的參觀隊伍裏,只能在人頭攢動的文物前停駐數秒,高舉手機拍照,即使文物已近在咫尺,仍要通過手機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