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top
Feature
當代亞洲設計 | ASIA DESIGN IN OUR TIME
設計 | 香港設計中心年度盛事啟航 | 設計營商周_DFA設計獎_DX設計館隆重開幕
由香港設計中心(HKDC)策劃的設計營商周 2024(BODW 2024),於本週迎來了兩大標誌性項目:當中的設計營商周 2024峰會,今天一連三日(12月4日至6日)載譽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再度舉行;「BODW in the...
大評論家 | 舞劇還是詩劇?| 中國歌劇舞劇院《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盛時期一個文人,享有「詩仙」、「詩俠」、「酒仙」、「謫仙人」等美譽,不僅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詩人之一,也是華人世界中知名度最高的詩人之一。今次中國歌劇舞劇院所編曲出品的舞劇《李白》由北京首次到香港演出,活現詩仙的感性和蕩氣迴...
大評論家 | 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 | 世紀之交:琺瑯與青瓷 | 17至18世紀中法宮廷交流文物展
各異其趣的身世、惺惺相惜的友誼,留下一時佳話與千古名物。法蘭西王國路易十四與大清帝國康熙天各一方,經耶穌會科學傳教士協調,開創世紀之交。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特展「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十七、十八世紀中法文化交流」,讓我們遙想時代君王對知識技藝若渴的默契,見證跨越三代之宮廷外...
大評論家 | 東西男女,變裝自拍:森村泰昌與辛蒂•雪曼的M+雙人展
現代人活在矛盾中,社會要你「作自己」又催促你「改變自己」,給你大把成功人士作參照,暗示你「活成那樣就好了」,可又告你「切勿迷失自我」。「自拍」就是在自戀與模仿他人間拉扯。 半個世紀前,「自拍鼻祖」森村泰昌和辛蒂•雪曼不約而同將各自身體作為唯一畫布,集演員、化妝師、造型師...
大評論家 | 海外文物熱:外國古文明特展,為何如此火爆?| 上博古埃及與古波斯文物觀展記
在搶票兩個月後,終於拿到了上海博物館古埃及文明展入場券。特展一票難求,總是被瞬間一搶而空,我終於能去今年最火爆的展覽一探究竟,加入「博物館狂熱分子」的滾滾人潮。這場展廳面積3000平方米,收納788件古埃及文物的大展,已在網路和社交媒體上被難以計數的觀眾觀摩過,來現場前,可...
拍賣觀察 | 要抄底也要一擲千金 | 香港秋拍啟示錄
二戰時期,一位美國女子走遍戰火紛飛的歐洲,拜訪藝術家並購入作品。危機時局是藏家眼中的清倉甩賣。1941年,佩姬•古根漢將達利、蒙德里安、布拉克等一流藝術品帶回紐約,僅花不到4萬美元。這是保護藝術免於戰爭還是投機,不發爭議,但這個80多年前的故事給深秋時節的香港以別樣啟示。...
大評論家 | 市場理性,阮囊羞澀,抑或修養不足?2024蘇富比香港秋季晚拍
2024年11月11日,蘇富比香港舉行旗艦藝廊落成以來的首場現當代藝術晚間拍賣,拍賣總港幣額4.946億。旗艦拍品、馬克•羅斯科作於1954年的《無題(黃與藍)》以港幣2.525億(3,300萬美元)成交,占交易總額約50%。同樣在蘇富比,該作品十年前在紐約拍出美元4,64...
藝術觀察 | 30 plus 臺北藝博華麗轉身 | 臺灣藝博踏入國際市場輕熟期
2024年是藝術品市場轉折之年,前三年是疫情攪動的海表巨浪,今年則是後疫情時代的真實海洋,海底究竟有多深一目了然。之前行情不好,還能以封控為由,而如今的市場疲乏再也沒了藉口。藝術拍賣交易下滑,買家再不會為天價藝術品舉牌,盛極一時的中國當代作品也市場慘澹,而各拍賣行紛紛將「藝...
大評論家 | 專訪譚盾 | 從《聲音河流》世界首演到《敦煌:慈悲頌》 | 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
適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五周年 之際,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邀請到多年來醉心於研究人類古文明的當代著名中國作曲家兼指揮家譚盾,以其新作《聲音河流》作開幕節目及世界首演。《聲音河流》是以絲綢之路的探索為創作基礎,由歐洲出發,沿途遊歷阿拉伯與中亞國家,最後抵達數百年來...
來臺東 | 113年臺東美術館藝術下鄉-媒合藝術家駐地創研計畫《怎麼絆》
2021年起,臺東縣政府文化處以「交會地方。藝駐共創」為核心,媒合地方文化館與藝術家進行駐地創研交流計畫,透過藝術結合地方獨有的紋理,嘗試與地方合作創作展示。 歷經三年的藝術創作者駐地創研計畫,主軸自「復返」到「複復返」,透過藝術進駐,不僅重新向地方學習所在海洋與土地的節奏...
閱讀 | 村上春樹 | 柏森讀《城與不確定的牆》──消失意義之後重新確立什麼
自一九八五年《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中再次重寫而獨立完成的《城與不確定的牆》,村上春樹橫跨近四十年的作品為讀者帶來新的臆想。 ✍️加入我們「大評論家計畫」,詳情: https://www.artmap.xyz/main-page-junior-art-reviewer ...
閱讀 | 獨步文化 | 星期五的書店:秋天與濃湯 | 黑暗爬行者 | 京極夏彥的邪魅之雫
如果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能藉由品味同一本書而昇華,為你和重要的「那個人」重繫連結的,會是哪一本書呢? 《星期五的書店:秋天與濃湯》 小小的車站書店「金曜堂」,卻擁有廢棄月台改造的龐大地下書庫,傳聞一定能在這裡找到「想看」的書。然而,豐富的藏書並不是祕密,熱情純真的店長槇乃、寡...
閱讀 | 不理所當然的冰的哲學 | 麥田出版 | 《水變成冰是哲學問題?》
科學知識一定是亙古不變的嗎? 自然科學已經提供給我們實用的知識,為什麼還要關心自然科學的歷史? 科學與哲學要怎麼放在一起討論? 你認為「自然科學的哲學史」是什麼? 影響自然科學最大的兩個問題就是「自然是什麼」和「科學是什麼」。「自然是什麼」這個問題從古希臘的蘇格拉底(Soc...
地景藝術|荃灣和沙頭角創意旅遊項目 |#ddHK
由香港旅遊事務署主辦的創意旅遊品牌項目「#ddHK 設計#香港地」的新一屆活動正式揭幕,以創意元素融合文化古蹟和自然美景,有七個藝術單位的全新創作藝術裝置作品,出的作品包括雕塑裝置、竹藝裝置、吹氣噴水裝置、繩結裝置等等。整套創意項目由策展團隊Number 2...
藝術觀察 | 上海十一月:藝術作為經貿引擎,是中國吸引外資的新沃土
來到十一月的上海,我體會到別有趣味的「擁擠」,不是媒體口中的「藝術熱浪」,而是時間與活動的對沖。往西走,是熟悉的青浦區國家會展中心和正在進行的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進博會);往東的靜安寺,是正在進行的第十二屆021當代藝博會;往南的徐匯區,是第十一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
第二十五屆香港猶太電影節 | 選定你心水的精選電影沒?
圖片說明:《Running on Sand》劇照 第25屆香港猶太電影節將於11月開鑼, 25部精心挑選的電影放映,將於11月 9 日至 11 月 20 日期間於高先電影院上映,來自法國、美國、德國、以色列等不同國家的猶太文化電影,從喜劇、劇情片、紀錄片到短片,帶領大眾探索...
Feature 回顧
2024 | 威尼斯雙年展亞洲四館
專輯 | 第60屆威尼斯雙年展 | 香港館 (三之三) | 以魚缸述說本地故事 | 楊沛鏗:雙附院,香港在威尼斯
今屆威尼斯雙年展的總策展主題為「處處都是外人」(Foreigners Everywhere),重點聚焦於外國人、移民、僑民、難民等議題。Doryun非常欣賞來自巴西的總策展人Adriano Pedrosa,他理解的「外地人」有個廣闊的解讀,包括各種邊緣人士,也包括例如酷兒、...
專輯 | 第60屆威尼斯雙年展 | 香港館 (三之二) | 專訪M+副總監及總策展人鄭道鍊
威尼斯視藝雙年展香港館自2001年由香港藝術發展局(下稱「藝發局」)以香港館名義參加,除了首屆採用提名和邀請策展人形式外,其後五屆均採用公開招募策展計劃的方式。直到2012年M+開始營運,藝發局改為以M+策展和推薦藝術家,又在2016年第一次不以公開招募方式邀請客席策展人郭...
專輯 | 第60屆威尼斯雙年展 | 香港館 (三之一) | 雙附院,香港在威尼斯 | 專訪M+副總監及總策展人鄭道鍊
當我們身處旺角金魚街,看著高溫下的滾滾熱氣被藍藍的魚缸消融時,在地球另一面的威尼斯,觀眾亦同步體驗著這熾熱與冰涼交融冰存的文化體現。今年第60屆威尼斯視藝雙年展(Venice Biennale Arte 2024)正展出本地藝術家楊沛鏗(Trevor...
專輯 | 第60屆威尼斯雙年展 | 新加坡館 (三之三) | 新加坡 | 見森林,見獅城,見世界 |專訪策展人金海珠
第60屆威尼斯雙年展新加坡館展覽現正進行,今年以「見·森林」(Seeing Forest)為主題,去掉定冠詞以指代所有森林的「Forest」指向新加坡的「次生林(Secondary Forest)」,探討人與自然在現代化發展中的複雜關係,尋找一條共生之道。展覽中的主要作品有...
專輯 | 第60屆威尼斯雙年展 | 新加坡館 (三之二) | 獅城與世界 | 專訪新加坡美術館
2001年新加坡館與香港館同時首次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引起亞洲各國的熱烈討論。直至2022年,新加坡館由國家藝術理事會(NAC—National Arts Council)與「DesignSingapore Council...
專輯 | 第60屆威尼斯雙年展 | 新加坡館 (三之一) | 前言_銜接本地與國際的對話空間
新加坡近年來不僅在經濟、科技、及旅遊等產業表現搶眼,吸引了世界的目光,這顆星光璀璨的紅點也在藝術和文化方面不斷發軔,讓人看到了隱藏在那些固有印象之外的創意和新思。作為世紀初以來新加坡「文藝復興城市計劃(Renaissance City...
專輯 | 第60屆威尼斯雙年展 | 澳門展區三之三 | 專訪策展人常嬋 | 以「佐貝伊德」借喻看得到的澳門
由澳門藝術家黃穎祥和策展人常嬋合作構思而成的「佐貝伊德之上」展覽,現於第60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澳門館展出。展覽靈感來源於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的小說《看不見的城市》,而「佐貝伊德」是書中一個虛構的城市,是一群來自不同國度的男人們在夢的驅...
專輯 | 第60屆威尼斯雙年展 | 澳門展區(三之二) | 以藝術回應全球議題 | 專訪澳門藝術博物館館長袁紹珊
2007年至今,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轄下澳門藝術博物館,多年來作爲威尼斯雙年展中國澳門展區的主辦機構,參加了九屆威尼斯雙年展,前三屆(2007、2009、2011年)曾以徵集方式招募藝術家參展,亦有三屆(2013、2015、2017年)邀請藝術家共同參與。 ...
專輯 | 第60屆威尼斯雙年展 | 澳門展區(三之一) | 前言_以藝術回應全球議題
第60届威尼斯藝術雙年展今年主題「處處是外人」,靈感源自出生於巴黎、義大利裔英國藝術團體克萊爾·方丹(Claire Fontaine)於2004年開始創作的一系列作品。這些作品由不同顏色的霓虹燈雕塑組成,以不同國家的語言呈現「處處是外人」的字樣。與前人所欲探討的議題一脈相承...
專輯 | 第60屆威尼斯雙年展 | 臺灣館 (三之三) | 談日常也談戰爭 _ 袁廣鳴:日常戰爭
在當代藝術發展史上,側寫「存在(being)、將成為(to be)」的命題總是如此令人著迷。早在第52屆威尼斯視藝雙年展的「非域之境(ATOPIA)」臺灣館展覽,參展藝術家已從地緣政治與歷史沿革的角度,開始探討臺灣這片土地在定位上曖昧模糊的特性——那些看似無疑的事物不再恆真...
專輯 | 第60屆威尼斯雙年展 | 臺灣館 (三之一) | 前言_決勝千里之外
威尼斯雙年展蔚為世界最大藝術展覽盛會之一,如是萬國博覽會一般,是各國之間文化競技較量之競技場。作為平行展的「臺灣館」,多年來在藝壇變成對臺灣主體性的巨大想像標的,其重要性可見一斑。主辦及策劃臺灣館多年的臺北市立美術館(簡稱「北美館」)領銜出陣,雖帶華冕,卻如戴荊冠。乘著第6...
巴黎奧運 2024 | 金牌運動員紛紛向已故《龍珠》傳奇漫畫家鳥山明致敬 |《SAND LAND沙漠大冒險》鳥山明遺作再以膾炙人口畫風撼動龍珠漫迷 | MOViE MOViE anifest動畫藝術祭
被稱為是上跑得最快的動漫迷,世界田徑錦標賽金牌得主、美國短跑明星 萊爾斯 (Noah Lyles)2024年8月5日在巴黎奧運男子100公尺項目中,以9秒79的成績奪得金牌,成為自 2004年雅典奧運 的蓋特林(Justi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