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top

收藏特輯(一) | 歐洲第一藝術收藏中心:瑞士和比利時
比利時在收藏界遠近聞名,擁有全球密度最高的收藏家,人口僅1100多萬的歐洲小國,人均收藏家量世界第一,與另一個歐洲收藏國瑞士齊名。「參加拍賣會的人以講法語的比利時人、瑞士人、法國人居多。在當代藝術收藏中,比利時人和瑞士人所占比例最高」,作家薩拉•桑頓在《藝術世界中的七天》中...

話題 | 羅浮宮與時尚好合拍 | 高定進入法國最高藝術殿堂
世界上訪客量最多的博物館,終於迎來了它的第一場時尚大展,正在盧浮宮舉辦的名為《盧浮定制》(Louvre Couture)的展覽,是盧浮宮231年來的首次時尚展,集聚了包括香奈兒、紀梵希、迪奧、路易威登和巴黎世家在內的45個時裝品牌。在3月的巴黎時裝週期間,盧浮宮又於3月5日...

大評論家| 新加坡藝術家何子彥| 從盧森堡到香港_重構東南亞的幽靈敘事
2025年3月,新加坡藝術家何子彥以兩場重量級展覽——盧森堡現代藝術美術館(Mudam)的《Time & the Tiger》與香港M+博物館幕牆專案《戲夜尋謎》——再度引發國際藝術界對東南亞當代藝術的關注。兩場展覽連同香港馬凌畫廊同步推出的個展《三界:怪物,鴉片,時間》,...

電影 |《被接住的思念》| 拜託你回來吧 ! 沒有你我無法前進
由草野翔吾執導的《被接住的思念》是一部改編自中條てい的同名小說「アイミタガ イ」的電影,「アイミタガイ」這個古老詞彙現今不常見,甚至許多年輕人都沒聽過,透過主角秋村梓的奶奶口中說出來,解說了這部片名所表達「彼此扶持、互相體諒」的精神所在。 ...

香港藝術三月 | H Queen’s直立式藝術地標 | 玩轉中環藝術魔方
「H Queen’s」佇立於皇后大道中,作為一座創意與啟迪靈感的「直立式」藝術地標,此處匯聚七大國際頂級畫廊與藝術機構,為大眾締造真正非凡的藝術體驗。藝術愛好者可以在這裡沉浸於多元化的藝術展覽,感受當代藝術的魅力,並啟發自我對藝術的思考與探索。 ✍️ ...

藝術月 | 藝術不是裝飾品,而是用來迎敵的武器 | M+博物館 |李明維:如沙的格爾尼卡
有「現代藝術大師」之稱的畢加索,其繪於1937年的立體主義代表作《格爾尼卡》(Guernica),控訴了德軍和義軍在西班牙內戰中對格爾尼卡城人民的殘暴殺戮,至今仍被視作反戰、反納粹的象徵。最近,這幅在藝術史上有深遠影響的曠世傑作,便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重現於香港M+博物館。由旅...

Art Plus | 《遷移者之歌》劇本集出版 | 澳門石頭公社
《勞動的人》於2019年首演,為「第二十八屆澳門藝術節」原創作品《遷移者之歌》的系列之作,演出文本來源自石頭公社過去兩年時間,走訪在澳門的外來建築民工,並採用記錄劇場形式,以他們訪談時的真實說話作為素材構作演出文本,揉合形體劇場元素,打造出一個關於本地低下階層的「移工之歌」...

閱讀 | 獨步文化 | 星期五的書店:秋天與濃湯 | 黑暗爬行者 | 京極夏彥的邪魅之雫
如果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能藉由品味同一本書而昇華,為你和重要的「那個人」重繫連結的,會是哪一本書呢? 《星期五的書店:秋天與濃湯》 小小的車站書店「金曜堂」,卻擁有廢棄月台改造的龐大地下書庫,傳聞一定能在這裡找到「想看」的書。然而,豐富的藏書並不是祕密,熱情純真的店長槇乃、寡...

閱讀 | 不理所當然的冰的哲學 | 麥田出版 | 《水變成冰是哲學問題?》
科學知識一定是亙古不變的嗎? 自然科學已經提供給我們實用的知識,為什麼還要關心自然科學的歷史? 科學與哲學要怎麼放在一起討論? 你認為「自然科學的哲學史」是什麼? 影響自然科學最大的兩個問題就是「自然是什麼」和「科學是什麼」。「自然是什麼」這個問題從古希臘的蘇格拉底(Soc...

藝術三月 |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 跨世代七位香港藝術家的跨媒體對話
「一方水土」為中國諺語「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意思,展覽策展人著名攝影家朱德華認為每一個地方也有特殊的外在環境,促成文化與人文特質之間的微妙關係。這次展覽匯集七位不同世代藝術家,涵蓋攝影、雕塑、陶瓷與機械雕塑等多元媒介,展示特有的「水土」對話,讓觀眾感受香港的社會條件和思想及...

畢加索| 14歲已是天才卻有60歲老靈魂 | M+「香港賽馬會呈獻:畢加索——與亞洲對話」特別展覽與《畢加索的動物王國》富藝斯私人洽購展售會
出生在西班牙(1881年)的巴勃羅·畢加索(Pablo Picasso),從原是教繪畫的父親啟蒙,被發掘藝術天分,年少畢加索14歲時已經可以畫出60歲寫實及肖像繪畫的老靈魂;創作風格經歷多次改變,從繪畫、陶瓷到雕塑,窮極一生都在實驗繪畫方向,雖未曾離開過歐洲,其藝術卻影響幾...


香港藝術行政人員協會(HKAAA)第十四屆《文化領袖論壇》-「文化管理之未來」
點解唔可以錯過呢場論壇? 認識本地及國際文化管理同業,拓展人脈 ! 了解 AI、大數據如何影響文化管理,提升競爭力 ! 探索文化創業與商業的平衡,發掘未來發展可能性! 透過國際交流,打開新機遇 。 香港藝術行政人員協會(HKAAA)主辦的第十四屆《文化領袖論壇》將於2...

Feature 回顧
德奧藝術專輯

德奧藝術專輯 (四之四) | 專訪旅德華裔藝術家譚未明 | 煙鬥、松香與賦格曲
上海初冬的下午,我在傾盤大雨中走入德國駐上海領事館文化教育處。場地中央是由攝影和圖片構成的曲線型裝置,仿若蜿蜒河流,牆上掛著畫作、攝影和老照片。現場燈光昏暗,伴隨窗外窸窸窣窣的雨滴聲,一個安靜的女聲在黑暗中用德語緩緩獨白。牆壁上掛著一副巨大黑白群像,照片中身穿中式對襟褂的中...

德奧藝術專輯 (四之三) | 存在主義式的東德藝術 | 社會主義德國再辨認
德國是對歷史有反思的民族,幾乎每年都有關於批判納粹的電影,即使納粹已離去70多年,高頻率文藝作品仍不斷喚醒記憶,第三帝國是德國最「漫長」的記憶。歷史的漫長,可能不在於自然時間的長度,而在於記憶的長度。事實上,納粹統治共12年,甚至不及存在14年、以「短命」著稱的魏瑪共和國。...

德奧藝術專輯 (四之二) | 維也納的流動盛宴 | 奧地利現當代藝術
與德國同屬德語區的奧地利,文化上卻比嚴謹的德國「更浪漫」。在茨威格眼中,維也納咖啡館是「民主俱樂部」,一切思想都能在此平等彙聚,維也納是「昨日的世界」中的歐洲心臟。這裏有哈布斯堡巴羅克古典藝術,也有世紀末(Fin de Siècle)藝術瑰寶,啟蒙著現代心靈。今天,以英美為...

德奧藝術專輯 (四之一) | 德國作為當代藝術市場大國:不只嚴謹,而且浪漫
2025年1月起,德國政府對藝術品銷售減稅政策將正式實施,畫廊藝術品銷售增值稅從原來的19%降至7%,與藝術家直接銷售的稅率一致,為德國私營畫廊減輕了12個百分點的稅收負擔,以激勵德國私有藝術品市場繁榮,與此同時,柏林市政府也宣佈將於2025年減少13%的文化公共支出,減額...
bottom of page